唐朝历史上发生过多起皇子谋反事件,其中最成功且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秦王李世民领导的“玄武门之变”。那么唐朝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皇子谋反又发生于何时,谋反的主角又是谁呢?答案还是跟李世民有关,不过这一次他成了计划被推翻的对象,而打算推翻他的是他的第五个儿子、齐王李祐。
李祐大约出生于武德五年(622年),武德八年册封为宜阳郡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称帝,李祐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从郡王晋升为亲王。
贞观十年(636年),李祐被封为齐王,授齐州(今山东济南)都督,并安排此前辅佐过吴王李恪(李世民第三子)的权万纪担任齐王府长史,辅佐李祐处理政务。李世民的本意可能是想让这个儿子早点去地方历练,将来能成为国之栋梁。然而李祐来到齐州后,沉迷于飞鹰走马、游猎嬉戏。虽然权万纪屡屡向他提出谏言,但李祐充耳不闻,反而越来越讨厌权万纪。
权万纪性情刚烈正直,不像有些官场“老油条”那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他见自己的好言相劝没有效果,于是直接拿着一封列举了齐王种种过失的奏疏进京向皇帝告状。李世民看过奏疏后,一面表扬权万纪铁面无私,一面又下诏痛斥李祐,并对他提出严重警告。
受到父皇斥责的李祐本来就很郁闷了,可当他听说权万纪因检举自己而得到父皇嘉奖后,心中自然更加来气,所以对权万纪的积怨也就越结越深。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李祐和权万纪之间的关系已势同水火。可权万纪在得到皇帝嘉奖后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因此对李祐的管束进一步变本加厉,他不仅不让李祐迈出齐州城,甚至还将李祐用于打猎的鹰犬全都给放跑了。李祐身为堂堂亲王,却被手下的大臣管到这种程度,这还怎么忍?于是李祐命人在夜里向权万纪的宅子里投石块,以此作为警告。
权万纪是齐州的“二把手”,敢向他的宅子投掷石块,自然除了李祐以外没有其他人。次日,权万纪立即逮捕了李祐的两个心腹昝君謩和梁猛彪,并用快马向京师上奏疏,弹劾齐王李祐及其同党。
李世民看过奏疏后更加生气,于是便派人到齐州调查取证,结果证明李祐在齐州的表现确实不好,权万纪所言基本无误。随即李世民就下令要求李祐和权万纪一起回京。
李祐此前虽多次被自己的老爹批评,但也只是心中不爽。可这一次老爹却要自己回京,且没说明原因,这就使他感到相当恐惧了。一旦被坐实有罪,那他的好日子可就算到头了。
正当李祐左右为难之际,他的心腹燕弘亮等人劝他先下手为强,直接在齐州除掉权万纪,给他来个死无对证。而另一边,权万纪也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因此还没等李祐出手,他就已经先走一步出城了。
权万纪这边一行动,李祐就没多少时间仔细考虑利弊得失了,他赶紧派骑兵前去追杀,赶在权万纪跑出齐州境内时将其射杀。
杀害朝廷官员本来就是重罪,何况权万纪还是皇帝钦点的辅臣。眼看已经骑虎难下,李祐干脆就决定反了。他命自己的心腹第一时间夺取齐州的兵权,然后下令加固城墙,积极备战。
得知李祐造反的消息后,李世民既伤心,又哭笑不得。这傻孩子竟然天真到以为凭自己一个州的兵力能与整个帝国抗衡。当然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帝王,李世民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所以任何形式的谋反都应该予以雷霆之击。他立即下令征调齐州以西九个州的军队,由名将李勣统一指挥,扫平齐州叛乱。
一边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带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另一边是从未上过战场的纨绔皇子带着人心惶惶的军队。这仗根本就不用开打就能猜到胜负了。然而还没等李勣的军队抵达齐州,李祐这边已经举手投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祐造反只有他身边一群心腹跟着瞎胡闹,其他人都知道这是死路一条,所以但凡有点办法的都逃出齐州城去了,而剩下被迫留在城里的人就只能想办法阻止事态发展了。
当时有个叫杜行敏的人是齐王府的兵曹,正儿八经的芝麻小官。齐王和他的党羽发疯,杜行敏可没疯。他知道等朝廷大军一到,自己和齐州城内的许多人就要成为齐王的陪葬品,所以杜行敏暗中联络了一千余人,趁李祐和他的那些“开国元勋”在王府里饮酒作乐的时候向齐王府发起攻击。经过一番激战,齐王李祐和他的党羽都被擒获,一场皇子谋反行动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六日,李祐被判处“谋反罪”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
李祐显然是个不成器的皇子,但他之所以最后走上谋反的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权万纪过于苛责导致。所谓严师出高徒,但如果为人师者只一味追求严苛而忽略了因材施教和人性化教育,那结果往往就是事与愿违,甚至背道而驰。发生在唐朝贞观十七年的齐王李祐谋反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