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自我意识”的材料或将掀起技术领域的革命

新型超材料在冠状动脉支架中的应用示意图。

不论是庞大的桥梁,还是微小的医疗植入物,都需要借助传感器来感知、监测自身变化,以节约成本,挽救生命。phys.org网站当地时间6月1日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智能结构监测与响应测试(iSMaRT)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型超材料系统,它既可以作为传感器记录、传递自身结构的压力及应力信息,还能够充当纳米发电机产生能量。这种具有“自我意识”的超材料系统或许将掀起多功能材料技术领域的革命。材料最具创新性的方面在于可伸缩性:工程师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几何学设计,使之同时满足纳米尺度和宏观尺度的应用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纳米能源》杂志中。

iSMaRT助理教授Amir Alavi说:“毫无疑问,新一代材料需要具备多功能性、适应性和可调性。这已经超出了天然材料的能力范畴。”现有的感知材料几乎都是以碳纤维作为感知模块的复合材料。而这次,Alavi团队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构建了传感器和纳米发电机系统: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导电层和介电层之间会发生接触电气化,产生电荷,传递关于材料状态的信息。此外,它还继承了超材料的优异力学性能,如负压缩性和抗形变能力。内置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机制经过放大之后,甚至能够发出数百瓦电能。

研究人员表示:“新材料可能是超材料领域的破局者。我们不仅革命性地将自我充电和自我感知机制引入了超材料结构,还在超材料结构中引入了智能元素。在这一概念之下,我们有望将任何材料系统转化为传感介质和纳米发电机。”

Alavi团队已经为民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开发了多台基于新材料的原型设备(如心脏支架、桥梁监测器)。在未来,该材料甚至有望充当探索太空的理想工具。“我们是否有机会在火星上仅凭火星原料建造自供电的太空居住地?团队正在分析其可行性。”Alavi说:“新材料可以用于构建不同尺度的材料系统。这类新一代工程结构能够响应外界刺激、自我监测,并提供动力。”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纳米能源》

期刊编号:2211-2855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1-06-self-aware-materials-foundation.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