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现象无处不在。你在许多地方都能瞧见它的身影——办公室、学校、餐厅和广场。对它的拥有者来说,最大的烦恼便是如何摆脱它。但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是无法完全搞清是什么引起了秃头,这使我们寻找治疗方法的能力受到了阻碍。
从人类进化角度来看,科学家还有更深层的疑问:既然秃头的男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对头皮保暖,还缺乏性感),为何与男性型秃顶(雄激素源性脱发)有关的基因还能成功遗传下去,而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少呢?换句话说,怎么秃头现象就是不消失呢?
【雄性激素导致秃顶】
四分之一的男人到30岁时就已开始脱发。男性秃顶,一般首先是额前头发变薄,然后最顶部头发也开始脱落,最后额前和头顶的脱落部分逐渐相连,只剩下脑后的一圈薄发。
古希腊最著名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太监从来不秃顶。直到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之后,人们才知道是男性的睾丸激素导致了秃顶,睾丸激素与人体内的一种酶结合,转化成二氢睾酮,二氢睾酮除了维持男人的正常性欲,还能让肌肉更发达。但二氢睾酮过多,就会进入头发的毛囊,会使毛囊过早成熟,导致头发的生长周期缩短,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然后脱落。
20世纪40年代,耶鲁大学生理学家曾通过在一对双胞胎身上的研究,也发现雄性激素对脱发的影响。两兄弟中有一个是秃顶,另一个没秃顶,但他曾在精神病院中被阉割。当研究者对后者注射了雄性激素后,他的头发也开始脱落,并且再也没长出来。
如今,治疗秃顶的怪招多如牛毛,其实只有阉割这一招最有效,当然这是没人愿意去试的招数。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秃顶说明男人的雄性激素旺盛,正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才对。据说在俄罗斯,女人找对象就喜欢找秃顶的男人。正因为如此,自然选择才不必淘汰这种特征。
【激活不了的毛囊干细胞】
睾丸激素只是秃顶故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毛囊,它对秃顶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毛囊要经历生长期和休止期的循环过程。在生长期,毛囊底端区域的干细胞会变成更大的、较活跃的头发祖细胞,然后祖细胞会快速分裂成为一根新的头发。研究者推测,如果一个人开始秃顶,其毛囊底端的干细胞和祖细胞也应该在逐渐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没有头发的地方,尽管几乎不存在祖细胞,但是干细胞却依然“繁荣昌盛”,只是没有被激活变成祖细胞,开始生产毛发这一过程。
为什么秃顶者的干细胞没转化成祖细胞呢?耶鲁大学最近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玄机:激活干细胞的信号来自发囊附近的脂肪,而秃头者头皮的脂肪层要比正常人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种名为前列腺素D2的化学物质,抑制了干细胞的活化。相比有头发的部位,不长头发的部位D2浓度更高。如此看来,似乎秃头的产生是干细胞激活信号缺失和抑制信号存在的共同结果——真可谓祸不单行啊。
秃顶现象在自然界极为罕见,无论是灵长类动物还是其他哺乳动物,都没有秃顶现象。人类最早应该与其他动物一样没有秃顶,后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秃顶现象呢?这些问题对于科学界至今仍然是个谜。(作者: ka851026、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