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或可提高试管受精成功率

试管受精技术每年可以帮助50万对夫妻圆梦,但是,它依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为了降低畸形胎儿的发生率,医生会使用基因测试排除大多数不适宜植入子宫的潜在胚胎。这一筛选过程限制了试管受精的成功率,对那些年龄较大以及被诊断为卵巢早衰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不过,《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近日发表的新研究,对于这种将大量胚胎排除在外的基因技术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发现,不论是否被基因测试划入“黑名单”,胚胎都能发育为健康的婴儿。不仅如此,该研究还展示了缺陷胚胎是如何在妊娠期间进行自我纠正的。“这将彻底改变试管受精技术的发展方式。”洛克菲勒大学合成胚胎学实验室主任Ali H. Brivanlou说,“这种测试已经过时了,我们应该用更精确的技术来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的质量。”

在试管受精中,从女性子宫中提取的卵子会与加入试管的供体精子结合。之后,医生将这些受精卵放置在有盖培养皿中培养5到6天,直至它们发育成具有数百个细胞的囊胚。其中少量囊胚在经过质量评估后被重新植入女性子宫中。大约20年前,临床医生开始筛选异倍体(具有非正常数量染色体的囊胚)。这些异常的胚胎通常被认为与流产相关。

但是植入前试验(PGT-A)容易出现假阳性。对一些临床医生来说,异倍体的确诊率似乎很高。然而,人类生殖中心的主席、医学主任和首席科学家Norbert Gleicher深信基因测试并不准确,他开始在诊所内为一些女性植入未通过PGT-A筛选的疑似非正常胚胎。果然,受试者的流产率与接受通过PGT-A筛选胚胎的女性没什么不同。

然而,这些非整倍体胚胎如何成功发育为功能性胚胎依然是个谜。Brivanlou和博士后成员杨敏(音译)等人开始着手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在追踪非整倍体人类囊胚的发育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胚胎的非整倍体率会在经过一个复杂过程后降低。这一过程消除了胎儿体内的非整倍体细胞,同时允许这些细胞留在注定成为胎盘的组织中。“去除这些非整倍体细胞的过程将全面拯救胚胎。”杨说,“几十年来人们都知道,胎盘通常含有染色体异常的细胞,而胎儿却完全正常。”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可以鼓励试管婴儿技术摆脱PGT-A筛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良好胚胎被丢弃。”Gleicher说,“我们现在有机会释放这项技术的潜力,帮助更多受不孕不育困扰的夫妇。”

科界原创

编译:橘子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自然·细胞生物学》

期刊编号:1465-7392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1-05-boost-ivf-succes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