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何最怕主将灵机一动?普鲁士军神腓特烈大王有话说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约翰班长

字数:3314,阅读时间:约15分钟

?

编者按:在现代通讯技术出现前,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在作战时,都基本不会在会战进行途中临时改变策略。这是因为有一种叫作信息环路的东西存在。所谓信息环路,就是上级向下级下达作战指令,下级完成指令后向上级汇报情况以便上级做出下一个指令,如此无限循环往复。然而,古代落后的通讯手段在传播指令时极易产生失误导致环路断裂,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发生在1757年六月的科林会战,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道恩伯爵

1756年,由于各种利益纠纷,英国,普鲁士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开战了。后来又有俄,法两国加入了神罗阵营。而1757年的科林会战,就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之一。1757年,为了惩罚不宣而战的普鲁士,欧陆各国在第二次凡尔赛盟约中约定将共抗普鲁士。正面的奥地利有十三万大军的兵力,俄国远征军八万,法国第一军六万,第二军五万,北方的瑞典两万,其它奥地利盟国也派遣了六万的兵力。

在征服了萨克森的之后,腓特烈大帝并未停止他的攻势。坐在原地等待敌人到来本来就不是他的风格。当春季到来、积雪融化、道路恢复到可以正常行军之状态时,腓特烈剑指布拉格。这座拥有十五万人口,拥有肥沃农田的中欧都市,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拿下它,就相当于打开了通向维也纳之路。奥普两军在城郊展开了血腥的厮杀,最终奥军败北,但普鲁士也失去了身经百战的什未林元帅。胜利的腓特烈调来大小火炮,对着布拉格不分昼夜地倾泄火力。布拉格军民顽强抵抗,抗住了普军一波又一波的炮击。在炮击第九天时,腓特烈下令停手。因为就在布拉格围城期间,一支大军在波西米亚东部集结了起来。指挥官是参加过两次西里西亚战争的沙场宿将道恩元帅。腓特烈起初看不起他,只派贝沃恩公爵去监视一下。然而由于腓特烈的疏忽,奥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残兵败将,地痞流氓,都在道恩的营盘中团结了起来。6月12日,他率五万大军向布拉格方向进军。贝沃恩公爵赶忙提示腓特烈即将到来的危险,国王的司令部收到了信息,奥军已经起程上路了。

科林会战就此爆发。这不是一场腓特烈真正心甘情愿打的会战,它根本不在腓特烈的计算当中。腓特烈早先计划实施机动将道恩调出波西米亚,这样布拉格就会因为失去援军,饥渴难耐而投降,而丰饶的波西米亚也会顺势落入自己的口袋。但是他未曾料到道恩根本没有被自己牵着鼻子走,而是扎营后就死活不动弹了。奥地利是个大国,幅员辽阔,有良田牧场,经得起时间的消耗。而普鲁士是个小国,经不起时间的折腾,必须速战速决。道恩拿住了腓特烈的七寸,这下腓特烈这一战是必须打的,而道恩坚信自己会获得胜利。

▲腓特烈没有拖延的资本

奥军的阵地依托在一条山脊上。两翼都建于高地上,俯视着对面的普鲁士人。尤其左翼还有连串的湖泊与池塘,使左翼尤其易守难攻。而最为薄弱,没有天然屏障的中翼是奥军重兵把守之地。这里有奥军最精锐的步兵与大量骑兵。整个奥军战线没有明显的弱点,像一块铁板一样。18日早上6点,腓特烈拔营出击了。他决定对布拉格的胜利如法炮制。普军计划穿过奥军整个正面战线与奥军平行进军,抵达侧翼最高点-克列日霍茨村后转向,卷击奥军的侧翼。打头阵的是许尔森的七个营的战列步兵与掷弹兵,并由齐滕的骠骑兵掩护,身后跟着胸甲骑兵与龙骑兵。正午时分,许尔森部终于动身了。他们顶着炎炎烈日,迈着整齐的步阀向克列日霍茨行进。不料克罗地亚边防兵早在此等候多时了。然而普军并沒有轻步兵与之对抗。克罗地亚人没有对普军造成多大伤亡,但却让道恩有了反应的时间。下午2点,普鲁士骑兵终于肃清了这些散兵,许尔森部才得以继续前进。普军鼓乐齐鸣,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了奥军的山脊。这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这里并不像国王所描绘的那样空荡薄弱,而是有整整六个团的奥军。原来,道恩早已知晓了腓特烈的计划,提前加强了侧翼。腓特烈使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右勾拳,不料却打在了一块钢板上。

▲普军缺乏轻步兵

事情变的扑朔迷离起来了。由于克罗地亚边防兵的阻击,道恩得以调兵防守右翼,成功防住了腓特烈的致命杀招。腓特烈站在山上,遥望着对面山脊上的奥军。像是突然灵机一动,他策马跑向准备支援许尔森的莫里茨亲王,命令他转而向奥军正面发起攻击。腓特烈认为,奥军兵力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不能无中生有。因此加强侧翼势必会使中翼被削弱。趁着许尔森正在与奥军苦战,趁此攻击中翼才是上上策。莫里茨亲王的部队奏着军乐,走着正步行向奥军占据的山脊。这时,腓特烈的行动终于酿成了恶果。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文。军团不是将领的手臂,而是一个复杂的团队。肆意改变计划,很容易使信息环路断裂。腓特烈现在正是这种情况。莫里茨的步兵接到了命令,而炮兵却依然执行原计划,支援许尔森部去了。这样,莫里茨便完全失去了炮兵强大火力的支援。奥军在山脊之上架起了重炮,对着莫里茨的步兵就是一顿狂轰滥炸。实心弹在线列中蹦跳,霰弹炸开了花……不久后,曼施坦因的步兵部队也投入了战场。他们的情况同样不比莫里茨好。克罗地亚人的枪林弹雨使普军减员严重,腓特烈只好押上了自己的步兵预备队。奥军重炮火力全开,曼施坦因的士兵很快也横七竖八地倒在了山脊上,进攻完全被阻断了。

▲普鲁士掷弹兵行进

到了下午3点钟左右,道恩终于集结起了反击部队。许尔森部遭到了他们的迎头痛击,败退下来了。就在此时,一支普鲁士骑兵旅突然杀入战场,又击退了道恩的反击部队。在激战中,骑兵旅长齐格飞少将被霰弹击中,赛德利茨接过战旗鼓舞士兵继续冲击。经过短暂的战斗,普军终究不敌,道恩在这一战线的反击算是成功了。

与此同时,腓特烈正手执利剑,行走在队伍之间。他对曼施坦因的部队大声吼叫:混蛋们,你们想要长生不死吗!士兵们则齐声应答:老弗里茨,我们今天的战果对得起你微薄的军饷了!眼看曼施坦因部士气不振,腓特烈只押上了自己的最后部队:佩纳瓦雷的四个胸甲骑兵团,幸存的骠骑兵与贝沃恩公爵的八个步兵营。佩纳瓦雷以雷霆之势杀入了奥军队伍,冲上了山脊。迎接他们的是奥军凶猛的火枪齐射。克罗地亚枪手躲在四处,子弹从普军的四面八方呼啸而来。而贝沃恩部姗姗来迟,他们顶着奥军重炮火力向前推进。下午七点,普军终于登上了山脊。可是这局部的胜利,并没有为普军带来最后的胜利。山脊上的奥军只是一个幌子。原来,道恩早已将大部骑兵转移至克列日霍兹村背后的橡树林中。在普军队伍一片欢欣鼓舞之时,他们撞进了普军侧翼。普军最后的勇气也在此时烟消云散了。士兵们争先恐后地逃离了战场,腓特烈也被他的副官强行拉走了。此战普军丢失半数火炮,有快两万人的减员。这也是七年战争的转折,由此,普鲁士被迫由攻转为守势。

▲鲁腾,罗斯巴赫的胜利也救不回腓特烈断裂的节奏

究其根源,这是一个信息环路完全脱节造成的悲剧。当腓特烈决定转变计划正面突破时,蝴蝶效应的第一环就开始运行了。传令兵的失误导致莫里茨的部队失去了炮火支援,而火炮全部集中到许尔森的地段,又在奥军反击中被一网打尽。后续的曼施坦因,佩纳瓦雷和贝沃恩属于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一个送。在几乎没有火炮的情况下,他们强顶着奥军枪林弹雨向前冲锋,最后虽然夺得了阶段胜利,但是却后继乏力了。因此才会被一波骑兵突击击溃。而腓特烈决定临时变阵,就是这万恶之源。从这时起,后续的普军全部失去了炮火支援,不得不以肉体抵御奥军的炮火轰炸。科林会战提示我们,在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和近代,临时变阵都是极危险的举动。所以大部分将领基本不会试图临时改变计划,一旦失手就基本注定是失败的结局了。如果当时腓特烈没有灵机一动,历史可能就是另一个模样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约翰班长,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