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到采访历史人物,那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我能穿越。
写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
在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的某年某月某日,我感到思绪一阵混乱,恍惚间多了一些本不属于我的记忆。
记忆的开头,平地一声雷,我降落在法国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外。
我花费了0.01秒接受我穿越的事实,随即开心地参观起来。
▲凡尔赛宫内景
抵达餐厅,我扒着门缝,看到司酒官高声呼唤:“为国王敬酒!”然后行屈膝礼,走到酒柜前面,接过管酒员递过来的金酒盘,上面放着带盖的酒杯和两个纯水晶酒瓶,一个瓶里装的是酒,另一瓶里装的是水。
膳食总管和司酒官先在银杯里试一试酒和水,没有异常,便由助手呈上两只水晶瓶,然后国王开始自己动手倒酒并兑水。
真·奇怪癖好。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我眯起眼打量这个国王,身高一米五,踩着高跟鞋,发量王者。
哦,路易十四。心下了然。
我没有忘记采访任务,十分从容地抓起国王手杖,怼在路易十四脸前当做话筒:
“路易先生,传说中您从不洗澡,因此奇臭无比。请针对此事做出回应,该辟谣就辟谣,该发律师函就发律师函,不要跟键盘侠们客气。”
当然,我都能穿越了,语言障碍自然不成问题。
▲古罗马浴场,十三四世纪洗浴还是很流行的
他沉思良久,认真回答道:
“在鄙人的统治期间,欧洲正处于黑死病泛滥阶段,我们国家还是黑死病的高发区,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于黑死病。
“对此,医生们虽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他们坚信,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人的毛孔进行传播,而洗澡无疑会让人体全身的毛孔都舒舒服服地张开……于是,我身为法兰西人的领袖,自然应该以身作则,为避免感染黑死病而坚持不洗澡!”
他站起来露出雪白的紧身裤,摆出芭蕾舞的姿态——他的确非常喜欢芭蕾舞,甚至创立了历史上第一所芭蕾舞学校。
▲路易十四画像
“除了黑死病的原因,还有一点,我信奉天主教。天主教的教义有这样一段内容,大意是说身体越脏的人,才会拥有越纯净的灵魂。拥有足够纯净的灵魂的人,死后才有机会跟上帝接触。那我自然希望身体越脏越好,能不洗澡就不洗澡啦!”
我捏着鼻子点头表示赞同。路易十四不仅发明了香水遮盖体臭,更是经常扑香粉、戴香囊、熏衣物。那味道,臭臭香香,实在不敢恭维。
▲路易十四在科学院
路易十四本想带我去大理石庭院转转,我却一阵晕眩,置身于混沌之中。
再次睁开眼时,我回到了1935年的上海——介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间的上海,正是黄金岁月。
▲外白渡桥
一眼就能看到国际饭店,不愧是远东第一高楼;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江面上来往的船只排起长队;车辆中偶尔有辆双层巴士鹤立鸡群;城隍庙人头攒动,街头还有耍蛇的卖艺人……
左图|双层巴士
右图|耍蛇艺人
目光落到光陆大戏院,门前人流如织,黄包车穿梭来去。我凑上前,原来是要播放米老鼠的电影!
我不想承认我从没看过米老鼠……但是我去过迪士尼啊!好歹是大IP,在另一个时空看见总是格外亲切。
米老鼠第一次引进中国是在1932年,当时上海的《良友》画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它的文章,还P了一张米老鼠和布鲁托一起阅读《良友》的图片。
▲《良友》插图
高中时候的张爱玲就非常喜欢看米老鼠电影,她说:“大概没有一个爱看电影的人不知道华德·狄斯耐的《米老鼠》吧?”她还因此在《论卡通画之前途》里写:“我们应当用全力去培植卡通,给人类的艺术发达史上再添上灿烂光明的一页。”
林语堂甚至专门写了一篇《论米老鼠》:“假使你确确已经失了看米老鼠的兴趣,请你先救自己,再救中国。”他认为米老鼠能让人保持纯真和赤子之心。
▲米老鼠电影的海报
突然,人群中一个穿长衫的瘦叔叔引起了我的注意,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胡须浓密极了,像隶书的“一”字,身边有个女子,还抱着个孩子。
这不是鲁迅先生一家么!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夺过海婴手里的拨浪鼓,举到鲁迅先生面前,迫不及待开始采访:
“周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么?您喜欢看电影么?您今天是来看米老鼠的么?”
鲁迅先生非常淡定:
“我定居之后养成了经常看电影的习惯,之前看过《Dubrovsky》,中文译名《复仇艳遇》,甚佳。看过《未来世界》,是个科学幻想片,殊不佳。有次想看《仲夏夜之梦》,到的时候人已经坐满了,只好先回家,吃完饭再来。”
▲鲁迅与周海婴
“我常劝人去看美国的怪兽电影,怪有意思的。尤其是《人猿泰山》系列,我可是忠实影迷,从无声电影一直看到有声电影。去年新片《泰山的复仇》上映后,我请家人、内山完造夫妇等去看,并反复看了三次。
“其实,我小时候养过隐鼠当宠物,后来被长妈妈踩死了……这可能是我和米老鼠的缘分根源所在。从1933年至1935年,只要有米老鼠电影上映,我无事便会来看,还会写在日记里,今天就是如此。”
电影快开场了,鲁迅先生向我微笑作别。我很想告诉他,八九十年后,国内开了第二家迪士尼乐园,人气可高了,就在上海,就在这片他无比热爱的土地上。
▲鲁迅一家三口合影
时间继续流动,穿越还在继续。
一片白光闪过,我坐在一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白发平头的老人架着一副茶色眼镜,正伏在案头写东西,军装笔挺,肩上的星星闪耀光芒。
我认出那是“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先生。
▲刘华清先生
鼓起勇气,我走到刘老身边,轻声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采访。他目光锐利却温和,写完报告后直起身子望向我。
“我想问您,最初是怎么想到要发展中国航母的?”
老人神游往昔,嗓音威严:
“遥望南沙,那里碧波帆影,风光如画,现在似乎风平浪静了。但是,人类社会的脾气比大海更难揣摸,作为军人,尤其要时刻提防风浪骤起,睡觉时也应该睁大眼睛。”
“我记得是1970年,我主持完成了《关于建造航母问题的初步意见》,报告里提出三年实现中国航母的总目标。唉,那其实是二战后美国常规动力航母的建造周期,就我们中国当时的科技实力与工业水平,三年根本造不出来……”
老人摇摇头,从抽屉翻出以前的照片指给我看,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到成熟稳重的海军军官,再到东海舰队检阅新装备——那是中国海军一点点强大起来的见证。
左上图|1983年刘华清与南海舰队驻岛水兵交谈
右上图1949年刘华清在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
下图|1996年刘华清在东海舰队检阅新装备
“1973年,重病缠身的周总理在同外宾谈到领海主权时,动情地说:‘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听到这话我泪流满面。
▲刘华清参观美航母,美军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航母上的设施,他只能努力踮起脚看。
“80年代初期,我试图与英国合作,购买或建造轻型航母,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但由于英方要价过高,加之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背景,谈判无果而终。
“90年代,我又听说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一艘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准备出售,正在寻求买主。我深知,以我国现有的造船能力,建造航母技术难度较大,购买‘瓦良格’不仅能大大缩短建造周期,而且可以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母装备打下良好的科研和训练基础。
“然而就在我们和乌克兰转卖谈判时,美国粗暴干涉,把‘瓦良格’号变成了一个空壳子,合作也就此搁浅。我下个月就要卸职离休了,这将成为我军人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瓦良格号
这段历史我有印象。
在经过多次波折后,1998年,创律集团通过竞标以 2000 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2004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航母工程立项上马。2005年4月,“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
2011年,刘华清先生逝世,没能亲眼看到中国航母成功下水。
在他去世半年后,中国海军拥有了首艘航母平台,并于2012 年 9 月 25 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交付海军。
2019年12月17日,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交付人民海军,舰名山东号,中国的双航母时代来临。
左图|辽宁号
右图|山东号
有了双航母,海军日益强大,国家繁荣昌盛,十几年前无法返航的81192,是不是该回来了?
结束了采访,我用力地拥抱老人,在耳边轻声告诉他,我们终会成功。
未来的南沙,依旧碧波帆影,风光如画。现代化海军昂首挺胸,坚守我国领海。
别担心,大国泱泱,无人敢来欺凌,我们继续前进。
回到现实后我不禁感慨,有些人们虽已成为历史课本里冰冷的名字,但关于他们的故事还在代代相传。有时候总是幻想能有一条连通过去和现在的隧道,让我们能过去和他们聊聊,或者让他们过来看看世界的日新月异。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采访历史人物,你会选择谁?问哪些问题?想要聆听怎样的人生呢?
参考文献:
【1】郑立柱:《刘华清:时刻提防南沙风浪骤起》,《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15期。
【2】施昌学:《刘华清:“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决策与信息》,2014年11-12期。
【3】刘素:《三十年代鲁迅的电影生活与他的故事“新编”》,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4】秦刚:《“有声卡通”时代的迪士尼动画在民国上海——以鲁迅日记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