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清朝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派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其中有一批军人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步兵。学成归国之后,这批“海归”军人内握重兵,外联日本,在政坛军界形成刮起“士官系”旋风。一所外国学校真有那么大影响力吗?
留学陆士
1874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东京成立,分设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等课程。学校在教学上注重学员军事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思想上灌输学员军国主义色彩的武士道精神。1945年,日本战败后,该校被撤销。自开办以来,共开办61期,培养军官36900名,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培养了大批高级将领,有6人曾担任内阁首相。
上图_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前身名:京都兵学校)创建于1868年,位于京都
1900年7月,吴禄贞等40多名中国学生首次进入该校学习。至1910年,该校迎来了9批中国学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有22批中国学生在此深造。据《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留学生名簿》统计, 1900年至抗战, 毕业于陆士的中国毕业生有 1535人,其中晚清 665人,北洋时期243人,南京政府时期627人。
相较之下,清朝曾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总数不过88人而已。民国建立后,赴美留学成为热点。受到美国限制,人数不多。留日士官依然是军事留学生中的主流。人数众多的士官生志趣相投,又有同窗之谊,结伴出圈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上图_ 中日甲午战争,上海港
顺应时势
甲午战争失利后,中国传统军事体系和世界先进军事理论之间存在差距,亟需除旧布新,涅槃重生。当时,就连保守派也承认“亟宜选募新军,刻期训练,查今日练兵,必须改用洋操者。”“查欧美东洋各国,于行军练士之法,悉心考究,日新月异而岁不同,故能迭为长雄,潜消外侮。”
为适应军事现代化的步伐,清朝成立了以北洋军事学堂为代表的军校。不过,袁世凯也承认北洋军事学堂“虽规模颇有可观, 而谙练犹有未至。自应及时派往东洋肄习。”有鉴于此,有识之士疾呼:“日本大陆军经营数十年,成效最著,中国似宜添派学生来东,专送入陆军各学校以期成就远大。”
上图_ 8名中国海军留学生于1921年自海大毕业的日方相关文书
袁世凯对此深为赞同:清朝“自应及时派往东洋肄习,庶学成返国,堪备干城御侮之资,似变法图强无有要于此者。”甲午战争前,李鸿章等人主张学习英法海军和德国陆军。战后,清朝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双方关系恶化。在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运作下,中国学生将留学日本作为学习军事理论的主要方向。
民国初立,新式军队接替传统军队已是大势所趋,部分留日士官回国后,掌握军队指挥权,跻身权力阶层。在中央军的35个师中,士官生控制着15个师。在地方军中,士官生在33个师任军事主官,有70名士官生担任师长以上军职,尤其是滇军曾全由士官生任师长。1911年至1927年,有33名士官生在13个省或地区担任都督、督军或省长等地方军政主官。有枪有地盘,士官生如沐春风,士官系初具雏形。
上图_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投身教育
从事军事教育,壮大了士官系的声势。1912年,袁世凯一手筹划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学校“所聘教官一色都是日本士官的毕业生”,该校8位校长中,“士官系”就占了5位,均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步兵科毕业生。
培养过朱德和叶剑英元帅的云南讲武堂,教职员“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兼任了讲武学堂军事教官的,统计有四十人”,其中胡文澜、高尔登和李根源等9名士官生先后任该校校长。讲武堂汇集了士官生的精华,在民国初期颇具影响力。
上图_ 黄埔军校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何应钦、方鼎英、王柏龄、钱大钧等“士官系”毕业生在该校任教官。他们一边和黄埔学生有师长之情,另一边长期统领中央军,有“准黄埔系”之称。而何应钦任该校总教官,人们用“蒋何”突显他仅次于蒋介石的地位。
其实,蒋介石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有过交集。1908年,由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保送的蒋介石进入日本士官学校预校 (振武学校)第八期学习。两年后,身为毕业生的蒋介石编入高田炮兵第十三联队 当士官候补生。
1911年10月,蒋介石等20余名学生回国参加武昌起义。日本政府以违反军纪为由将其开除。所以,蒋介石以两年士官预科生和一年士官候补生的经历,也算是半个“士官系”成员了。面对“保定系”和“黄埔系”的崛起,士官生自成一派,和另外两系分庭抗礼,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上图_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图(1917-1918)
戎马征战
民国乱局,进一步增强了士官生的向心力。辛亥革命中,最早独立的14个省中,有陕西都督张凤翙、山西都督阎锡山、云南都督蔡锷、江西都督李烈钧、贵州都督唐继尧、四川都督尹昌衡等士官生控制了7个省,占总数的一半。
1916年至1928年,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士官生借此大展拳脚,据统计,旅长以上出身的士官生超过90位。据日本教育家松本龟次郎撰文“今日中国军人中,位居中上将者,有三分之二曾经留学过我国。”这为士官生相辅相成,彼此呼应,在维护民主、捍卫领土、社会进步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上图_ 1925年11月日华学会编列的《东京在住中华民国留学生名簿》
士官生在接受了新式军事理论教育的同时,思想上依然存在“忠君爱国, 顺服长官为主旨, 并无侈言自由反对政府之弊”。辛亥革命后,国家机器形同虚设。袁世凯铁腕主政,推行独裁,北洋系一家独大。他死后,民国再次出现权力真空。士官生借助过硬的军事素养,掌控军队,结成团体,依附军阀,加入混战,满足欲望。
学者舒新城认为:“戊戌以后的中国政治,无时不与留学生发生关系,尤以军事外交教育为基,现在执军权之军人,十之八九可从日本士官学校丙年同学录与振武学校一览中求得姓名,军阀如此横行,留日陆军学生应负重大责任。”可见“士官系”在民国渐成气候,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上图_ 蒋百里(1882年~1938年11月4日),名方震,字百里
“士官系”中的佼佼者,有6人当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4人出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晋升上将者达30多人, 中将达100多位。“士官三杰”之一的蒋百里曾对士官生的作用进行评价:“留学生之功罪,今尚不足以论定之;要之,二三十年来,如火如荼之戏剧,则此派必加入一份焉,有目所共见也。”这是个人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悲歌。
作者:计白当黑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姜 新 《略论民国初年的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毕业生》
【2】张瑞安 《1911-1924年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现代化成败》
【3】徐 平 《民国陆军“三大系”》
【4】徐 平 《日本士官学校和旧中国陆军“士官系”》
【5】王逸峰 《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军事留学教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