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总设计师直言火星移民是幻想,马斯克真能把人带上火星?

5月15日,许久不见地“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在火星轨道盘旋3个月后平稳降落在指定位置。我国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登陆火星的国家,领先全球99%的国家。

曾计划30年内送100万人上火星的马斯克也发文祝贺“登上火星很难,但中国做到了。”也有不少网友兴奋表示,这是不是意味着“火星移民”越来越近了?

1. “天问一号”完美着陆

本次着陆历时6个多小时,在经历了降轨、分离以及9分钟惊心动魄的减速、悬停避障、缓冲过程后才成功落地,对此,总设计师张荣桥评价道:“天问一号”做到了教科书般的精准和顺畅。

虽然不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国家,但我国只用了一次就实现了围绕火星“绕、巡、落”三个任务,要知道美国为此先后发射了10次探测器,耗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在“天问一号”成功落地后,美国航天局NASA更是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发文祝贺,表示他们的探测器不再孤单。

相比美国的丰富经验和数据支持,我国这次登陆火星是“从零开始”,正如火星巡视器总体主设计师陈百超所说,“我们相当于在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中步步探索,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登陆过程堪称完美,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天问一号”与美国“毅力”号都在今年2月到达火星轨道,“毅力”号早已降落还立刻传回了影像资料,但“天问一号”3个月后才降落,至今未传回消息。

专家回应,出现降落时间差是因为着陆方式不同。“天问一号”采用反推发动机减速方的着陆方式,速度慢但技术成熟,对首次火星探测的我国来说,圆满完成任务比速度更重要。而“天问一号”重量仅为460kg,而且身兼三职,因此留给通信设备的空间并不多,这才导致消息传输速度滞后。

2. 张荣桥:火星移民并不科学

自从踏上月球后,人类星际移民的设想就已经开始萌芽,而火星因处于宜居带,距离地球足够近,成为了最佳选择。随着技术的成熟进步,人们对火星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不少民间力量也对“火星”充满兴趣,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马斯克了。

他曾在2016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表达了他的设想:10年内完成移民火星,2050年送100万人上火星。还要退休后移民火星,“生在地球,si于火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但此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被问及对科幻作品中火星移民的看法时直言“这只是科学幻想,并不科学。”这与马斯克的想法完全对立。马斯克的支持者们认为张荣桥的想法过于保守,但移民火星的确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没有解决。

首先是极端气候,火星昼夜温差高达160℃,2015年马斯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提出要在火星两极引爆万颗核弹使火星气候“地球化”,但宾夕法尼亚大学气候学家认为,这一想法很可能适得其反,进一步降低火星温度,也会产生很多尘埃和颗粒危及地球。

太空辐射也是要着重考虑的因素。2017年,内达华大学发表论文称,通过优化伤害模型评估发现,火星表面平均辐射水平大约是地球表面的13倍,长期暴露在火星环境下会增加多种风险,最明显的就是DNA损伤和加速老化。

NASA也在积极寻求应对辐射方法。2017年,哈佛医学院戴维教授给实验动物补充“派络Bioagen维”类物质时,发现其可以帮助动物抵御辐射造成的老化并且修复DNA损伤。基于此,NASA与其达成合作,借助“派络Bioagen维”类物质帮助宇航员进而抵御上述风险。

哈佛的研究在太空探索上屡建奇功,其帮助宇航员对抗加速老化的功能也被资本注意到,基于全球老龄化带来的抗老需求,将其落地商业化。有了哈佛和NASA作为信用背书,此类产品在多地走红,国内京D也出现了其身影。背后负责人称,前沿科学不应该只用于少数人,应该让更多人受惠。

3.被加速的“火星”梦

张荣桥认为,去火星的目的是提升人类自身的能力,通过此类重大前瞻性活动来提升技术、培养人才。他说:如果有改造火星的能力,为什么不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打理地球呢?

马斯克把火星当作人类的“第二根据地”,之所以不继续呆在地球是因为地球空间有限,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都是潜在风险,所以要在火星建造城市。也有人猜测“火星移民”是富人的逃生通道,地球资源被榨干之后,富人们还可以抛下地球飞往火星。

而且马斯克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从目前的火星计划进展来看,载人上天的星舰飞船经历了四飞四炸后才能平稳降落,他还在今年4月的一场直播中承认第一批上火星的人很可能全军覆没。这样看来,这个聪明的商人早就知道,不到30年时间把100万人送上火星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于马斯克这样做的意图,用“商业噱头”来形容最为贴切,就像狗狗币在他的操作下应声涨跌一样,是一种高级的商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