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成功制裁沙俄的“以茶制夷”策略,为何对英国却无用呢?

清朝道光年间,一箱箱的鸦片从广东十三行流入中国内地,而白银却不断流失,除此之外,丝绸布绢、珐琅瓷器等宝贵货物也只是换来祸害己身的毒品。虽然清朝当时对外贸易仍保持着贸易顺差,但白银大量流失以及外番商人的挑衅让朝廷的大臣们开始争论“以茶制夷”是否可行。

一、清承明制,力压外患

鸦片战争前夕被大臣们议论的“以茶制夷”策略并非心血来潮想出的方案,而是清朝入关后就实行过的策略。该策略雏形出现于唐代,至明朝时已基本成熟,而清朝更是在入关后运用得淋漓尽致。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还未能扫清北方以及西域所带来的威胁。军事上的压制未能实现,只能交给经济,朱元璋随即把目光投向茶马贸易,当时西域是中国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北元的一些走私商人往往会通过西域行商作为中介,与中原进行交易。

北元与明朝虽然势不两立,但双方都有各自想要却没法得到的货物,因此,朱元璋抓住这个突破口,实行茶叶国有化,通过垄断茶叶,管制茶叶贸易,逼迫蒙古人只能用战马和明朝官方交易。明太祖时期,蜀王朱椿曾上表朱元璋,告知他边关时常有走私者将茶叶卖给外夷,朱元璋勃然大怒道:“国家榷茶,本资易马。边吏失讥,私贩出境:惟易红缨杂物,使著人坐收其利,而入中国者少,岂所以制戎狄哉?”

上图_ 茶叶:种植茶苗

从明初开始,明朝就试图保持“唯茶贵,他物贱”的贸易格局,将对外利益以及控制权紧紧握在手里。到了明成祖时代,解缙著有《送习贤良赴河州序》一文,文中陈述明朝所控制的隐秘疆域。明朝在河州设置陕西都司与茶马司,“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入于南海”,虽然不是实际拥有这些领土,但明朝在经济上已经对他们拥有控制权。无论是明太祖还是明成祖,都希望通过茶叶打通对外交流渠道,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而嘉靖年间“以茶制夷”策略已经玩得炉火纯青,户部尚书曾言:“诸番之饮食,莫切于吾茶。得之则生,失之则死。”这也是为何嘉靖宁愿与吕宋、朝鲜商人交易,也不愿意与俺达进行茶马互市,因为茶叶一旦被俺达汗控制,蒙古将会利用茶叶资源同藏族以及西北各族进行联合,明朝的“以茶制夷”策略将破产。清军入关后,满族控制茶叶资源,并以此吞并蒙藏联盟,将经济疆域变为实际疆域。

上图_ 清代茶叶广告

蒙古纳入清朝版图之后,中国北方的威胁只剩下热衷于开疆拓土的沙俄。清代学者何秋涛在其所著《朔方备乘》一书中道出克敌制胜之法:“彼以皮来,我以茶往”。之所以他会这么认为,是因为清朝统治者沿袭明朝“以茶制夷”策略,于1728年同沙俄签署《恰克图条约》,组建中俄贸易市场。因为茶叶贸易兴盛,恰克图镇很快成为一个经济重镇,其一年经济收入足以抵得上俄国境内三个省一年上缴的赋税数额。

1762-1785年,每年有48万公斤茶叶从恰克图镇输入俄国境内,这种日常饮品让本来荒凉的北境变得热闹起来,商人们也将各类品种的茶叶作为炫耀的资本。

上图_ 老年时期的乾隆

18世纪末期,沙俄的一些马匪劫掠清朝边境后又藏匿在俄国境内,沙俄对于这种事司空见惯且不愿意去制止。沙俄的袖手旁观致使乾隆勃然大怒,从1785-1792年,乾隆三次下令关闭恰克图市场,致使俄国皮毛生意遭受打击,损失500多万卢布。

最致命的是茶叶禁运,俄国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价格去购买茶叶。从中国直接进口茶叶,每公斤只需花费0.68卢布,而禁运后从西欧中转站进口则需要3.65卢布。西伯利亚总督为此曾想进攻中国,但事后,沙皇也不得不低头认错,将肇事者以及包庇者一同抓捕,请求乾隆重开茶市。

最终,恰克图市场于1792年重新开放,乾隆仅仅靠茶叶就逼得沙俄就范,这也是为何清廷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仍然笃信茶叶能压制外番。

上图_ 鸦片对国人的毒害

二、初为共识,后引争论

19世纪三十年代,直隶总督琦善提议断绝一切对外贸易,以此逼迫洋人停止输入鸦片。1838年,江南道御史上书表示应该强制要求茶叶与纹银挂钩,不允许洋人通过物物交换进行交易,以此避免鸦片流入。同样的,宁波官员以及顺天府尹都一致上书要求断绝茶市,逼迫西方就范。

但林则徐认为此举不妥,因为广东长达二百多年的茶市,是建立在“推恩外服,普示怀柔”的基础之上,而非西方依赖内地的货物,也不关白银、税收什么事。不仅如此,大海四通八达,全面封禁没有可能。万一海禁促使西方联合起来对抗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1839年,邓廷桢、关天培等人到虎门进行收缴,带了许多兵卒,但效果不佳,仅仅收到了5箱鸦片。可是到了第二天,林则徐提出以茶叶换鸦片的政策后,收到了烟土1150箱。之后收缴鸦片工作顺利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茶叶的奇效。可惜,林则徐由于先斩后奏,没有提前告知道光皇帝,琦善在背后对林则徐使绊子。琦善上书皇帝:“林则徐示领收缴时,均未指出所易之物。夷人唯利,日久胁鸦片以易茶叶,于本朝采茶之农不利,于国库不利。”琦善、林则徐最终还是因如何利用茶叶而发生纠纷。

但是林则徐最终通过茶叶收缴两万余箱鸦片,在这一阶段,“以茶制夷”策略大获全胜。

上图_ 林则徐向清朝道光皇帝奏报收缴鸦片情况奏折

三、利剑消逝,策略破产

茶叶确实能使英国短暂妥协,但“茶叶制夷”策略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从英国国内视角来看,英国确实会被茶叶贸易所影响。

《农工状况考察》一书中提到:“茶叶是穷人们为数不多能享用到的饮品,茶叶不是贫穷的原因,而是结果。”由此可见茶叶在英国社会已经普遍流行并成为生活必需品。茶叶贸易所获得的财富占英国国库10%,占东印度公司商业利润90%,茶叶已经取代丝绸、香料,成为公司主要贸易项目。东印度公司管理层也担心中英交恶会导致茶叶来源被切断,因为茶叶主要产地还是中国。英国虽然在科西嘉岛开辟试验田种植茶叶,但是投入大于产出。为了成本考虑,英国商人长期维持和清廷相对友好的关系,即便他们并不乐意。

上图_ 清朝时期出口的茶叶

英国工业家们一定程度上也依赖英国商人生存。在茶叶流行前,英国底层男性普遍混迹于咖啡馆或者酒吧,酗酒之事稀松平常。但是茶叶风靡英国后,英国男性普遍热衷于饮茶,啤酒销量下降,男人们不再因为酗酒而怠工,工厂产量逐步提升,适应了英国工业化需求。粮食也不再大量地被拿去酿酒,避免曾经需要大量进口谷物以满足市场的情形出现。

三十年代的贸易冲突使得英国人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后路。早在1792年,英国就在马嘎尔尼使团中安排几位科研人员,负责将江西茶叶带回国内研究。植物学家班克斯研究后发现这种茶叶可以在加尔各答种植,但他的方案最终被东印度公司否决,直到三十年代中英交恶以及东印度公司垄断权被取消后,班克斯的提议才被重新考虑。

上图_ 清人将制作完成的茶叶被运送入库

1834年英国成立茶叶委员会,茶叶委员会驻印负责人从广州找到愿意前往印度的中国劳工。他带到印度的茶种都已经发了芽,这些茶苗被送到印度各地进行生长观察,以便获得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参数。但是几万棵树苗只剩下硕果仅存的55颗,植物学家发现这些仅存的树苗全部种植在阿萨姆地区,该地气温、降水最为适宜茶叶生长。经过3年的培育,在1839年阿萨姆种植园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园总监进行一场拍卖会,最终以34先令每磅售出印度茶叶。这场拍卖会引来英国资本家们注意,大量现金流入印度促进阿萨姆种植园扩张,英国也逐渐从茶叶进口国变成茶叶出口国。

英国摆脱茶叶牵制后,清朝的“以茶制夷”策略也逐渐失效并成为后世笑话,清朝已经失去一切能压制英国的事物。

上图_ 1875年鲍耶尔斯基拍下了陕西省的主要茶叶交易市场——汉中府

在后世看来,“以茶制夷”确实像天方夜谭,但这个策略曾经确实帮助中国压制周边各国,只是时过境迁,外面的世界已经改变,清朝没有意识到英国和俄罗斯大不相同。清朝制裁俄罗斯是通过海陆两路封禁茶市,但英国经历工业革命,已经拥有世界最强海上力量,清朝无法在海上抗争,且从未意识到英国并非“弹丸小国”,它控制着印度这一茶叶产区。所有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以茶制夷”策略的破产,让利剑变为后世谈论的笑话。

作者:岩穴之士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庄国土 《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周宁《鸦片帝国》北京学苑出版社

【3】乌克斯《茶叶全书》北京东方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