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斗剑和华山论剑有何不同?为何金庸笔下的英雄都爱去华山论剑

20世纪是武侠文学十分繁荣的时代。20世纪上半叶,还珠楼主李寿民写作的《蜀山剑侠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倪匡评论《蜀山剑侠传》时,称其为“天下第一奇书”。20世纪中叶,武侠文学巨匠金庸开始在《明报》连载作品,留下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五部经典。

李寿民和金庸的武侠作品有许多共同点,比如说两者书中都有涉及英雄比武的三处描写,李寿民写的是“峨眉斗剑”,而金庸写的是“华山论剑”。台湾学者叶洪生认为“华山论剑”是由“峨眉斗剑”“转形易胎而生”,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

既然是“转形易胎而生”,那两者必然存在异同,那“峨眉斗剑”和“华山论剑”有什么不同呢?

1、性质不同

在《青城十九侠》第十九回,郑八姑说过这么一番话“三次峨眉斗剑,群仙劫数在迩,各异派妖邪处心积虑”。这很清晰地点明峨眉斗剑实际上是正邪两派之间的斗争。而峨眉斗剑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正邪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

第一次峨眉斗剑,邪派五台派的混元祖师与正派峨眉派剑仙结仇,遂与峨眉派妙一真人在玉女峰斗剑,被妙一真人砍去一臂。第二次峨眉斗剑,混元祖师持五毒仙剑与峨眉派剑仙在黄山顶上斗剑,结果“东海三仙”玄真子、苦行头陀、追云叟联合峨眉派剑仙将混元祖师打成重伤,令其七日身亡。第三次峨眉斗剑的结果虽未明示,但其肯定也是正邪两派的斗争。

华山论剑在根本上并不是要描绘正邪两派的斗争,而是要展现武林高手争取荣誉称号。

周伯通回忆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提及一点:“谁的武功天下第一,(《九阴真经》)经书就归谁所有”。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胜利者是“中神通”王重阳,但是其他的参与者黄药师、欧阳锋等人也根据各自的方位和人品获得了“东邪”、“西毒”等名誉称号。

第二次华山论剑,有郭靖、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四人参加。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参加过上一次华山论剑,且头上分别有“东邪”、“北丐”、“西毒”的称号,可以视为天下最拔尖的几个高手。欧阳锋发疯,郭靖接“东邪”、“北丐”三百招不败,自然具有成为新的天下第一的潜质。

第三次华山论剑,并没有涉及过多的打斗,而是按照诸位高手的名望、方位和武功重新进行“五绝”的排序。其中“东邪”黄药师、“南僧”一灯是最早的“五绝”,名望很大。“西狂”杨过,“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则是武功和名望后来居上者。

2、“剑”的含义不同

别看峨眉斗剑和华山论剑都带一个“剑”字,这个“剑”的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看过《蜀山群侠传》的朋友应该记得剑仙常用的武器“飞剑”吧。正派蜀山派长眉真人的鸳鸯霹雳剑,能够抵御邪气,还会交替发出一红一紫的光芒,隐约还带着“风雷之声”。邪派五台派的镇派之宝天魔诛仙剑,融百毒六宝以及天下十八种剧毒为一体,能够发出百道极毒彩霞以此防御,还对正派的玄气、佛光等有一定免疫力。这里的“飞剑”并不仅仅是普通的武器,还代表着正邪两派的分立。正派用正道剑,邪派用的飞剑多带毒,在峨眉斗剑时,正邪两派的剑仙就持着自己的飞剑打斗。可见,峨眉斗剑的“剑”指的是一种武器。

华山论剑的“剑”就未必是武器了,因为高手们并不都是用剑来比武的。比如说第一次华山论剑时,黄药师手持玉箫,洪七公把持“打狗棒”,欧阳锋拄倚“蛇杖”。这里的“剑”应该是武功的一种泛称。

3、比武地点是否固定

虽然《蜀山剑侠传》写了三处峨眉斗剑,但斗剑地点未必在峨眉山。如第二次斗剑地点就在黄山。可见,峨眉斗剑的“峨眉”并非确指地点,而更有可能指代的是峨眉派为首的一类正派。

金庸笔下的英雄就安分多了。他们号称去“华山论剑”,就不会这一次去玉女峰,下一次就换黄山顶。这里的华山,无疑就是各路英雄比武的固定地点了。

由上可见,“峨眉斗剑”和“华山论剑”只是形似。两者的性质,“剑”的含义,比武地点都有所区别。

那么,为什么金庸笔下的英雄都固定去华山论剑,而不是去其他地方论剑呢?

金庸其实在作品里面提及了很多“山”,有“峨眉山”、“崆峒山”、“武当山”等,可金庸偏偏安排英雄去华山论剑,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1、地理位置居中

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英雄,“东邪”黄药师居东海桃花岛,“西毒”欧阳锋居西域白驼山,“南帝”段智兴居云南地区大理国,“北丐”洪七公在北抗金,“中神通”王重阳所在终南山居中。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正好是中部,除了王重阳来往稍微方便一些,其他几位英雄来华山都要赶一段距离差不多的路。大部分英雄最后来到华山,在路程上消耗的时间、精力都是相似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比武的公平。

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华山论剑,旧“五绝”保留,新“五绝”补位,“五绝”仍然从以华山为中心,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拥有极高名望的武林高手中选出。所以华山论剑的地点自然不会改变。

2、“天下第一险”

华山一向有“天下第一险”的称号,而金庸笔下英雄的比武地点华山之巅,更是奇险。华山之巅,岩石陡峭,有千丈绝壁。各路高手在打斗时需先在华山站稳,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深不可测的沟壑,一命呜呼了。这就需要各路高手拥有扎实的武功基础,过人的胆识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最后能在华山论剑中取得称号的高手,那肯定都不是等闲之辈,是要被武林中人高看的,江湖名望肯定也是上升不少。

3、华山形似“剑”

唐代诗人张乔《华山》用了如此诗句来描述华山的气势“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华山是直上云霄的,是似剑削的。华山的“剑”形,为金庸笔下各路英雄的论“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论剑的过程中,人剑合一,更能彰显出独特的飘逸又豪放的“剑”之精神。金庸就是借“华山论剑”,构建了一个互相牵制、互相协作的武林世界。

由上可见,华山的地理位置居中,山势险峻,形似宝“剑”,这都是金庸笔下的英雄喜欢去华山论剑的原因。

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袁栋洋、徐渊 《金庸小说“华山论剑”的描写技巧与地域文化阐释》

【2】吉旭 《传奇叙事与生命体验——还珠楼主“蜀山”系列仙侠小说研究》

【3】何求斌 《论“华山论剑”的文化渊源》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