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耕地面积广大,粮食产量却赶不上70年前的中国?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重大突破

近日,从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棠湾基地,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超优千号”的随机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达到了1004.83公斤,注意了,这里的单位是公斤,不是斤。而且,研究人员测产的3块田是完全随机选出来的,并没有特意在里面选取产量高的田。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超级杂交稻在这里试种,但正儿八经关注袁隆平爷爷的人都略知一二。“超优千号”是第五期超级杂交稻,是一种高品质软米,在三亚试种的这几年产量有明显上升。

而且,海南当地人应该都知道,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海南的天气环境并不是那么好,与往年相比有低温寡照的情况,所以能有这个结果着实令大家兴奋不已。

“超优千号”如此高的产量,为什么不能在各省大面积种植?

不说那么高深难理解,我国温度和日照能达到三亚海棠湾的水平怕是不多,“超优千号”依然会存在“低温寡照”问题。

这至少说明了,这种超级杂交稻对温度和日照的要求相对较高,而那些达不到这个水平的地方自然会有明显减产问题,而且,超级杂交稻本来就不止这一种,可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超级杂交稻来进行种植。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一位名叫谢华安的植物遗传育种学家,可能他在普通大众中远没有袁老这样的名气,但这并不影响他培育出多个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杂交水稻,比如,“汕优63”就被广泛种植在包括四川、浙江和海南在内的十多个省,这与杂交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对生长地的条件要求都密切相关,杂交稻的种植不是只看产量的。

粮食危机,离我们并没有那么远!

粮食危机这四个字,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感觉,但如果问问家里的老一辈,他们一定会说过去吃饱饭有多难,大家关注的不是起跑线,而是下顿饭能吃什么。就在这个月,多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表了一个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数据报告:

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全世界面临严重饥饿的人们,至少达到了1.55亿人次,其中有数十万人急需粮食补给,才能避免被大面积饿死;

而这样的情况在进入2021年以后,不仅难以得到改善,反而还可能因为疫情发展变得更加糟糕,将会有更多人吃不饱饭,甚至直接被饿死。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这句话应该很多人都听过,虽然可能看上去有些片面,但的确都体现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且不说掌握谁,所有动物活下去都离不开粮食,包括看似如今掌控这个世界的人类,粮食安全关乎生命、关乎国家,也关乎这个世界的稳定。

印度如今的粮食产量,赶不上70年前的中国?

应该在很多印象里,印度一直都在大量出口粮食,而且还是以低价的形式,但与此同时,印度头上也因登上过“重度饥饿”榜单,而戴上了重度饥饿这顶特殊的帽子。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的粮食政策研究所,这个特殊组织每年都会通过自己收集到的数据,然后出具一个全球饥饿指数的榜单,至于具体的数据维度,比如幼儿的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足率等。

从印度的地理条件来看,的确是一个好山好水的国家,国土面积不是那么大,却有不少平原,其1.6亿公顷的耕地面积比我们大。按道理印度应该有极大的粮食产量,但却败给了落后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工程方面,然后就出现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从2019年的印度粮食产量来看:

他们全年共计产出3.1亿吨左右,当时印度人口数量在13.6亿的样子,然后进行一个简单的除法计算后得出,印度人民2019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相当于只有226公斤;

而我国在1950年的时候,人均产量就有239公斤,也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印度如今的产量水平还赶不上几十年前的中国,即便它们出口的粮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