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家出了一个大事,我的99年出生的小侄子,从985大学毕业,放弃高薪工作,要去一家保护野生动物的国际组织工作。
我姐姐听说这个工作有时候还要往非洲跑,整个人都不好了。于是我姐姐和我侄子爆发了极大的冲突,姐姐拉着家里许多长辈轮番上阵,劝说小侄子在家里找一份“正经工作”,家庭条件也不错,过几年接手家里的生意也是极好的。
小侄子和我关系好,他跟我说,他还是觉得,要把短暂的生命用在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情上。说实话,我没想到现在的小孩这么年轻就对自己的价值观有这样透彻的思考。因为小侄子的关系,我特意和编辑部的其他同学,一起找了几个和他类似、做了自己独特选择的年轻人来聊了聊。
这些不按常规出牌的年轻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01.
“我们这代人衣食无忧,反而有了追求纯粹的热爱的精神。”
19岁,up主
我开始玩b站的时候,只有16岁。我喜欢二次元文化,二次元给我带来了热血和希望的感受,也让我学会了尊重和感恩。但在我妈妈眼里,我只是一个爱看漫画书,不爱学习的坏孩子。
她不知道二次元带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影响,就比如说,它激发了我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相关的创作。我是从事短视频创作的up主,我短视频的题材都是二次元相关的。我会自己动手设计服装,去找老裁缝阿姨帮我实现我的想法;我学会了音乐制作;我还学习了表演相关的课程。
不得不承认,我学习真的不好。我觉得学校那种填鸭式、把所有人都往同一个标准去培养的教育,不适合我,我也不认同。难道每个人都要擅长考试才能过上幸福的人生吗?我高考考得也非常一般。我父母因此和我有许多的冲突,因为他们会因为我课余时间在捣鼓短视频而不是学习而非常愤怒。
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不鼓励创造的。父母听到我说我在走创作之路,都很嗤之以鼻,告诉我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并经常担忧我未来无法养活自己。但也正是因此,我越发觉得我在二次元群体中感受到的相互理解和欣赏非常珍贵。
上了一个非常烂的大学之后,我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短视频创作里。我爸妈没想到,我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up主。我现在开始接商务,一个月能赚到几万块钱。
从我自己来说,我从没想过要用我的创作来赚钱。我是真的热爱这件事,每次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都会感受到心无旁骛的快乐。我会为了一个细节的素材找十几个小时的材料,反复调整,乐此不疲。所谓的“成功”和随之而来的收入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爸妈看到我有了收入,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反对我了,但我知道他们心里还是很担心这不是一条“正经”的路,担心这不像一份“好工作”那样稳稳地支持我未来的生活。
但我还是很感谢父母的。因为我之所以能成长为一个专注于自己的热爱的人,还是因为我从小到大都被父母稳妥地照顾着,我家境不错,不为生活担忧。我才能成为一个“不功利”的人,一个我自己觉得还比较纯粹的人。而不功利和纯粹,又恰好是能把爱好做成职业的关键。
02.
“我常常去赌场,但不是不良嗜好,
而是遵循严格的方法论训练自己。”
26岁,半职业德扑选手
我从刚上大学就喜欢上了德扑。本科我常常看相关的直播节目、职业比赛等等。在美国上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德扑我认识了我关系最好的两个兄弟。每周五晚上,我们三个人就会在一起打牌,然后复盘每一手牌,交流到深夜。
德扑是一项内容很丰富的竞技运动,它要求选手有严格的资金管理、情绪管理、学习管理、策略管理等能力。仅从策略一项来看,又有丰富的种类和变化。比如说近年来,GTO技术的发展又成了一个潮流,就是通过数学运算尽可能让自己模仿AI的打牌过程——把自己训练成机器。
也就是说,学习和练习德扑,是一项集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活动,既需要技术的积累、又考验临场应变的能力。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了硅谷某大厂工作,周末闲暇时间我回去了拉斯维加斯赌场打现金局,为自己赚出参与比赛需要的资金,同时不断尝试参与线上德扑比赛。我曾经在WSOP(世界最高级别德扑比赛)打过边赛,今年打算参与主赛。
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经历过两次破产,很多时候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我严格要求自己稳扎稳打,从最低金额的场次开始,逐步磨练自己的技术,当自己的水平能够驾驭这一规格的游戏之后,才往更高金额的场次去。
德扑游戏不同于赌博的自我放纵,对于认真对待它的人来说,这恰恰是一个需要强大的自制力的游戏。我喜欢接受挑战的感觉,喜欢自己在练习德扑的过程中各方面得到锻炼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在“变聪明”一样。
我的生活也没有因为这个游戏“富裕”很多,因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我虽然在德扑上有所收益,但工作中却不是发展最好最快的——毕竟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但我的目标是成为职业牌手,在比赛中打出名次,这才是我想要的未来。
每个人的一生很短暂,很多人都用很多年的时间来赚取生存需要的经济条件。最后他们的生命都用来“活着”,就仿佛活着就是目的本身。但如果人能够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获得经济条件,那活着的每一天、包括为了生存辛苦奋斗的每一天就都变成了享受。这是我们能够让活着的体验变得极为充实的一种选择。
我认为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由,就是能够自由地选择、并且实习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且一天天重复它。我现在就在这个路上,我也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抵达——通过努力让自己过上自己最爱的生活方式,就是我认为的成年人生活的成功。
03.
有热爱,但还是会迷茫。
26岁,迷茫中的美食内容从业者
我以前是互联网大厂的厂妹。收入不错,但过着996的生活。常常感觉自己是一颗螺丝钉,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一定有结果——比如我们项目组努力了三个月的项目说取消就被取消了。
我一直热爱美食。我爱看各类美食相关的纪录片、全球餐厅的故事,爱看厨师大赛类型的综艺。我买了很多讲做菜的书,也对全球各个地区的食材有很深入的阅读和了解。生活中,我也喜欢买一些有意思的好的食材,自己下厨为自己精心做一道菜。
我的这个爱好,是受我父亲的影响。父亲年轻时是个厨师,做饭特别好吃,从小我们家的饭就比别人家的讲究,亲戚家的小孩喜欢一起来我家蹭饭。后来父亲下海,赚了点钱之后就会买各地的食物回来投喂我,应季的全国各地的水果、全世界各国的巧克力等等,也爱带我下馆子。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必不可少的行程就是品尝当地最有名的餐厅和小吃。
在大厂工作的第三年,我得了甲状腺肿瘤,做了手术。一方面我想要更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病理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死亡的恐惧让我意识到要趁活着多去追求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手术后我就从厂里辞了职。
我辞职后,去了一家美食自媒体上班,做内容编辑和运营。我的工作内容的确变成了我最想要的那种:每天测评各种食物、研究各地餐馆、尝试菜谱搭配等,再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写成有趣的文章分享给更多人。
我的确快乐了很多。但我的选择却受到了好几个好朋友的质疑。一方面,我们都曾经是班级的尖子生,也都进了最好的公司做“前途不错“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父亲后来经商失败,我们家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父母还算是生活无忧,但要再帮我更多却是不可能了。
我理解她们是替我担心,这份工作好像看不到长远的发展之路,短时间内、甚至长时间内都不可能追上我曾经在大厂做产品经理的发展。
其实我的内心也还是有迷茫和自我怀疑的。的确,我现在走的路是内容工作者的路,但我又对美食以外的内容不感兴趣。我未来的发展之路好像的确非常窄。我的收入也很一般,似乎不可能让我在这个大城市立足。
但我又会给自己打气。一方面是我相信,一个人有了寄情之处,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质也可以过着自如愉快的简单生活。另一方面我也相信人的爱好就是宇宙给ta的启示,只要我沿着这条路坚持探索,我也必定能够走出我自己的路。
KY作者有话说:
听完这三个小朋友的故事,我觉得我更理解我的小侄子了。现在的年轻人,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使得他们对自我和世界的反思都比上一代人更早、更深。在他们眼中,一种生活方式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也不如同上一代人那样害怕错失主流的机会。
年轻的这几位朋友在追求自己的热爱时的勇气令我深有感触。
他们更在意自己的生命要在哪个方面投入,这种人生追求是否符合内心的热爱;更介意自己的生命在什么方面结出果实。仅仅是物质或者好的收入,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他们有更多精神层面和意义层面的需求。
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更为独立,他们没有因为更好的条件就变得更加软弱、或者失去追求,反而因为更有应对困难的底气,而变得更加无畏。他们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想要成为谁,从而最大程度地把时间精力用在活出自己的潜能上,而非追随社会的标准上。
他们的选择比上一代人更多元;我们这个社会也因为有这些追求热爱和意义的个体,变得更多元。我希望我自己、还有我的上一代人,都会因为看到年轻人“破格”的生活,也有更多打破自己生活困局的勇气和希望——最终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