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贵族实行家族墓葬制,到了清朝为何采用划分等级的园寝制度

在封建社会,等级制无处不在。俸禄分等级,生活用品分等级,墓葬也分等级……在清朝,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东西。在墓葬制度方面,清朝的前身后金,短暂采取女真部落传统的家族墓葬制作为主要墓葬形式,没有明确区分墓葬的等级,相对平等。

清朝建立后,清朝统治者没有继承后金的墓葬制度,而是在宗室内部慢慢建立起划分等级的园寝制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园寝制度?清朝宗室园寝制度,指的是是清帝根据宗室成员的血缘远近和封爵等级不同身份,对其去世后的坟园大小、建筑大小、丧葬祭祀礼仪等制定的标准。

上图_ 努尔哈赤雕像

为何从后金的家庭墓葬制到清朝的园寝制度呢?在探究原因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后金至清朝前期墓葬制度的发展状况。

1.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宗室主要实行女真部落流行的家族墓葬制度。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624年,努尔哈赤将自己的祖父、父亲、伯伯、叔叔、儿子等全部迁葬于一处,即从赫图阿拉迁至东京陵。这里的“东京陵”没有什么等级属性,反而是有浓重的血缘属性。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家族墓葬制度就是把家族里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全部埋葬在一起,不区分长幼等级。不过也应该注意到,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已经出现了园寝,但数量很少,并不是主流。

2.皇太极统治时期

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继任者,改“后金”为“清”,为墓葬制度增添了一些等级制因素,这是有一定的背景原因的。

皇太极所葬的清昭陵,布局整齐,以神道为中心线,自南向北有华表、石牌坊、礼制齐备、宝顶宝城对称分布,礼制完备,符合中原传统封建帝王陵寝建筑的规制。这就显示出皇太极身份的极其尊贵,是“大宗之主”。宗室贵族岳托、萨哈璘等贵族由于是首封,所以单独享有园寝,而不是与自己的父亲合葬,这显示出园寝制度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和等级性。不过园寝制度并没有推广到所有宗室。

上图_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3.顺治时期

1654 年,顺治帝将东京陵中埋葬的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迁至兴京陵,东京陵只剩下努尔哈赤胞弟及子侄辈的墓葬,东京陵一下子就从清祖陵变成了小宗园寝,这就区分了国家统治者与宗室贵族的身份。由于大量太祖、太宗世系的贵族去世,顺治帝为了激励贵族后代,维护统治,修建了大量园寝。园寝也正式变为清代丧葬制中的独立丧葬等级。

4.康熙时期

康熙皇帝统治时期,在《钦定大清会典》和《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里规定了宗室册封的四种形式为:恩封、功封、袭封、考封。其中恩封是册封皇子的重要形式,也是被纳入园寝制度的重要条件。皇子身份与园寝制度直接挂钩,标志着园寝制度的正式建立。

由上可以看出,园寝制度的确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上图_ 康熙帝

那么为何后金贵族实行家族墓葬制,后来清朝为何采用划分等级的园寝制度?

园寝制度能够成为清朝宗室墓葬制度的主流,主要有高级贵族参与政治程度降低、满汉文化交流程度增多、拥有稳固的财政保障原因。

1.高级贵族参与政治程度降低

1583年,努尔哈赤开始着手统一女真。经过多年的经营,努尔哈赤慢慢实现了女真部落的统一。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由于处于统一初期,努尔哈赤必须借助女真八旗旗主的力量才能维护统治,所以高级贵族的政治参与度很高。这时候贸然地划分大宗小宗,是很容易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

皇太极当政时,想削弱高级贵族对政权的把控。于是他在八旗设立总管旗务大臣、佐管旗务大臣等职位,利用笼络小宗贵族的方式分散高级贵族的权力。与此同时,皇太极又控制新设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军事,加强对军政的控制。这两项措施的确打击了高级贵族。

顺治继位后,朝政权力又集中到了高级贵族身上。康熙皇帝设立了南书房,分散了高级贵族的权力,慢慢将权力把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而后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让皇权高度集中。

由上可以看出,如果高级贵族过多地参与政治活动,皇权和大宗的区分就不会特别明显。但如果皇帝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权力,皇帝就会推行规范的园寝制度来彰示自己的中心位置,再区分大宗和小宗,从而通过宗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巩固统治。

上图_ 乾清宫院落平面图,南书房和上书房在乾清门左右两侧

2.满汉交流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对中原王朝墓葬文化的吸收

努尔哈赤并不重视汉人对巩固统治的作用。而皇太极则是从任用汉官身上得到了好处,于是命令贵族子弟学习汉文化,还组织翻译中原王朝的文化典籍,甚至派专人祭拜孔子。这种对汉文化的推崇,使得皇太极在墓葬制度方面引入礼文化和等级制。顺治期间,满汉文化交流状况没有突破。康熙期间,满汉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康熙皇帝借鉴汉制,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恩封皇子进园寝的制度。

上图_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

3.政府稳定了建造园寝的财政保障

努尔哈赤至顺治帝当政时期,由于大量的战争支出,被破坏的农业,内乱外患的压力,后金以及清朝的财政状况一直都不大乐观。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努尔哈赤时期的园寝规模较小,十分简朴。皇太极为高级贵族园寝制度制定丧祭焚衣政策时,由于财政紧张,仅允许高级贵族比庶人多烧两套衣服。顺治皇帝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强行修建大量园寝,反响十分微妙。

到了康熙帝时期,内乱和外患相继平息,导致政府通过抄罚家产等方式积累了一定财富,政府的军事支出也相对减少,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康熙帝时的财政状况比前任皇帝好上不少。相比顺治十年的情况,康熙四十四年的户部收入猛增六倍,存银更是翻至两百多倍。为了更好地利用修园寝的资金,康熙皇帝逐渐完善了内务府库制度,使其能沟通户部,调动资金。这就给园寝的修建提供了稳固的财政保障。

上图_ 清东陵

由上可以看出,园寝制度能够成为清朝宗室墓葬制度的主流有三方面的原因,高级贵族的参政程度降低是政治原因,满汉文化交流程度增高作为文化原因,财政保障作为经济原因。究其根本,清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园寝制度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彰示皇权的权威。

现在,标志着封建等级制度的园寝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作为特定时期的墓葬制度仍有研究的价值。

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康玉《清代宗室贵族园寝制度形成研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