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还没有行动能力的婴儿而言,哭声是它们表达需求的唯一方式,不管是渴了、饿了还是冷了、热了它们都会用哭声来呼唤大人的照顾。
但有时候,即使满足了孩子的各项需求,孩子依旧会哭个不停,此时有经验的家长就会将孩子抱起来走一走,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停止哭泣。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婴儿为什么要哭?
想要了解,为什么抱起婴儿后,婴儿就不哭了,我们要先知道,婴儿为什么会哭泣?
对比其他动物幼崽,你会发现,许多动物幼崽都非常安静,即使偶尔会哭闹,但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它们就会停止哭泣。甚至还有许多动物,在刚出生后不久就学会了走路,比如:小马、小羊等。
之所以人类婴儿经常哭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类都是早产儿。我们知道,人类早在地猿时期就学会了持续性直立行走,为了确保直立行走的稳定性,人类的盆骨宽度变窄,否则人类就会像大猩猩一样在直立行走时一走一摇晃。
另一方面,在南方古猿时期就已经开始以肉类为食,而肉类食物中蕴含的能量非常高,给了人类充足的能量,可以用来发展脑容量。就这样,人类的脑容量逐渐开始膨大。而逐渐膨大的脑容量遇到了逐渐变窄的盆骨时,导致了人类生育后代时容易难产,幸运的是,人类演化出了提前生育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婴儿在母亲体内发育的时间不够长,因此人类婴儿在刚出生时的生存技能为0,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需要依赖父母,包括进食、保暖、排便等。而此时婴儿还不会使用语言表达,所以他们会用哭声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小猫小狗虽然也有一段时间生活不能自理,会用哭叫声来呼唤母亲,但它们在这一阶段的时间并不长,用不了几周小狗子们就会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哭叫声就会减少许多。
婴儿抱起来后为什么不哭了?
研究发现,婴儿抱起来后之所以不哭,是因为人类曾经遭受过一段长时间的生存压力。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不安全。比如:在地猿时期,此时的人类还存在着天敌:恐猫,它们会追捕地猿,并以地猿为食。
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人类虽然在逐渐强化自己的武器,但是面对大型野兽依旧凶多吉少,始终生活在大型野兽的压力之下。而在这一时期,人类又没有发展出农业,为了寻找食物需要四处奔走,在奔走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发出较大的声响,就会吸引附近大型猛兽的注意,提高了母子的死亡率。
在这种生存压力之下,在母亲移动孩子的过程中仍旧哭闹的孩子都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了,只留下了在移动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安静的后代,他们的基因才被流传了下去,以至于现如今即使我们生存环境足够安全,但婴儿身上依旧保留了“远古的记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婴儿哭闹不止时,母亲才可以通过抱着的方式让孩子安静下来。
其实不只是人类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比如:狮子虽然威风凛凛,但是当母狮移动小狮子的时候,小狮子也不会发出一点儿响声。猫咪虽然霸气,但小猫也不敢在妈妈移动自己时发出声响;狗子虽然看起来憨憨的,可它们也不傻。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中动物们都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压力,而在这种压力之下,不同的动物都演化出了相同的解决方式。
总结
现如今的人类虽然生活环境和远古时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我们身上依旧残留着远古时期的记忆,这一点在婴儿身上最为常见,比如:它们的握力惊人,能够紧紧握着对方的一双手让自己被提起来。以及哭闹时,被抱起来后就会停止哭泣。
当然,现如今的生活环境比较安全,使得一些抱起来后仍旧哭泣的孩子也能够生存,所以也有一小部分婴儿即使被抱起来,仍旧哭闹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