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阵子在知乎上有位大神写了一篇人死后48小时内的变化,其中在解释尸僵和尸斑变化时直接放了一具女尸,就架在两条长凳子上,支撑点仅仅只有脖子和脚踝,就这样直挺挺的平放!
这知乎的尺度真的大,尽管笔者是科学类作者,也有比较强大的心理准备,也是看得种花家冷汗直冒,不过更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了很多朋友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会直直的硬挺,但溺水死亡的人就会手脚弯曲呈一个奇怪的姿势呢?
尸僵是怎么发生的?
人死后的几十分钟内,肌肉再无神经支配,会因为松弛而变得非常柔软,比如膀胱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同样会放松,因此死后会出现尿失禁或者大便失禁,昏迷的病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笔者曾经从二楼背昏迷的病人到一楼,就像一个软面团,无处着力,比扛一袋同样重量的米可是要累多了!
如果是尸体的话这个瘫软的时间并不会持续多久,一般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后,就会慢慢出现尸僵(死前剧烈运动后会更早出现尸僵)。全身各肌肉群僵硬,关节逐渐固定,一般在死后1~3小时内发生,4~6小时后发展到全身,12~15小时达到最高峰,此时就像上文说的,把尸体用凳子架起来也不会弯。
尸僵的生理化学过程
在存活的生物体肌肉中,提供能量的AT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能防止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actomyosin)的作用,但在死亡后,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逐渐停止,不再合成ATP,肌肉中残存的ATP减少,细胞膜上的钙离子-ATP酶泵开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肌纤维凝结成肌动球蛋白,导致肌肉失去弹性挛缩。
这就是尸僵发生的生理化学过程,不过这个过程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之后会重新变软,但却不是死而复生,而是自溶现象发生了:
死后的细胞已经失去了正常功能,胞浆中的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所含的各种水解酶类,比如组织蛋白水解酶等,使自身组织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糖蛋白、糖脂等复合物逐渐降解,组织细胞的形态被破坏,直到完全溶解液化
最早发生自溶的器官是胰腺和肠道,因为胰腺是分泌多种消化酶的器官,因此胰腺的自溶发展得最快也最严重,另一个必须提醒一下的是胰腺的自溶即使在冰冻状态下也会持续进行,人死后会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发生自溶,36-48小时内完全降解,也就是说解剖时可能胰腺器官会消失不见。
其他器官比如肝脏和心肌自溶开始于死后12小时,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死后24小时开始降解,因此如果要解剖尸检的话必须尽快进行。
为什么溺水死亡的人胳膊腿会弯曲呢?
溺水死亡过程看上去很简单,但生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在溺水的初期一般都是本能的憋气,会引起呼吸暂停以及心动过缓,毛细血管收缩向大脑和重要脏器供血,这和寒冷刺激时候有些类似,不过前者时保证血氧供应,而后者则是维持体温。
之后会由于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重新刺激呼吸中枢,开始进入非自发性呼吸阶段,此时的呼吸是不由自主的,在水下的表现就是呼吸吞水,动作有点像痉挛,因为吸入的水会进入肺部,从而排出空气进入更严重的缺氧,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溺水的过程中有很多反常识现象,比如很多人以为溺水者会剧烈挣扎呼救,但其实这是会游泳的人的出现危险或者拍电视给各位看的,真正溺水的人总是静悄悄的死去!
因为呼救首先要能正常呼吸,当口鼻淹水一沉一浮时,溺水者首先会保证呼吸,因此他会来不及呼救,而另一个则是溺水者拼命想浮出水面,因此手脚会扑腾,导致手根本就无法离开水面而作出挥手动作。
因此有很多儿童溺水者是口鼻淹于水中,漂浮着静静地死去,就像此前一些父母玩手机导致子女溺水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会认为发生了溺水会拼命挣扎,从而去救援,但很可惜这是反常识现象,所以儿童玩水时一定要注意。
为什么溺水死亡者的手臂会弯曲?
溺水者最后往往会做徒劳的挣扎,甚至抓住水草不放,一般都是“落水者手中的那根稻草”这样形容,所以救援时必须注意自身安全,而在最后一刻死去时会由于大脑缺氧对全身肌肉失去控制,会停留在最后那个状态!
当然也会因为水流冲击或者障碍物撞击改变这个形态,在往后就会发生尸僵现象,此时慢慢就会将状态固定下来,其状态很难预测。但在更长的时间后,尸体发生自溶现象,重新变软时大部分尸体都会比较平复,再之后就会发生腐败和巨人症状态,这个有兴趣各位可以去了解下,本文不再赘述。
延伸阅读:溺水死亡的人,真的是男的面朝下,女的面朝上?
一直以来就有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朝上的说法,连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的著作洗冤录》的《卷之三·二十一章·溺死》中有记载:“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
而说法则五花八门,比如阴阳五行,肌肉与脂肪分布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2017年时广州市公安局和汕头市公安局民警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对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统计数据:
男女几乎80%左右的都是俯卧,两者差异只有1%,所以啥都靠不住,还是科学的统计法比较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