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如何一步步沦落成了笑料?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方方日记被十几亿国人唾弃,高晓松被骂到关停直播。

如今的“公知”,仿佛已经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过去,“公知”是一个体面和高大上的词汇,如今这个称谓在国内已经沦为了地摊词汇。说起来这也是挺讽刺,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按着“公知”的要求培养读书人,鼓励知识分子多言进谏为国家出谋划策。

儒学思想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号召士者学子参与公共事务。为此,在古时候那个年代,不畏砍头,冒死谏言,为国为民的士大夫不少。

到了近代社会,随着民主与科学运动的兴起,士知识分子渐渐成为了“公知”。如今,在电视传媒以及互联网、自媒体等媒介的传播下,众多的公知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也常常被骂得体无完肤。

一、“公知”如何一步步沦落成了笑料?

所谓公知,按理来说,应该是依托其专业的知识资源,在某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看法意见的人。然而,放眼观察,似乎也并不是教育家只谈教育,文学家只谈风花雪月,爱因斯坦只说物理。

在这个人人皆为信息传递者的年代,所有人都是评论者,而一些所谓的公知,似乎最擅长这类,尤为喜欢将批判视为荣耀。常常为了突出“新意”,标新立异,说一些颠覆大众三观的话语,时常刷存在感。

比如此前那位被众批的博士教授王福重,表示要消除农民,“农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种懒惰和愚蠢;它不能带来发明、开创新世界,也引领不了世界的进步!”

这观点是不是言论过激呢,姑且不做谈论,权当是不歪曲其本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算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言论。

又比如几年前谢作诗教授,在其博客中撰文《“3000万光棍”是杞人忧天》中写道,称收入低的男人可以几个人合起来找一个老婆,甚至可以允许同志合法结婚,以此缓解3000万光棍问题。这样的理论是不是太荒谬呢?也姑且不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同样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言论。

又比如,此前某位专家所言,“不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这样的论调,是不是很有道理呢?姑且也不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同样也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言论。

类似于这样的雷人言论,并不少见,网上随手一搜,可以搜到大把。如此颠覆大众常规认知的言论,让大伙惊叹不已。长期见惯了这样的言论,以至于大众也习惯了将教授叫成了“叫兽”,专家叫成了“砖家”。

二、“公知”为何遭来如此众多的唾弃?

公知,作为一个社会的重要发声人,按理来说,应该为民而言,为民而论。然而,我们眼里看到的大多数公知,不像是师爷,更像是通房丫头。这些知识分子,往往不是为“公”而过公,而是为“私”而私。

这些号称所谓的公知,恐怕不仅是“不专精”,更是“不务正业”。明明是一个xx人,却四处“窜圈”,脚踩多条船,在自我专业领域范围之外到处开腔,无所不谈,堪比“万金油”。然而,实际却是错漏百出,落得个“猪头肉三不精”的境地。

比如那位被称为音乐才子的xxx老师,没事就喜欢跨界发言,和大众分享和探讨各种人生问题。然而由于术业不专攻,知识储备不充足,导致言论常常漏洞百出,最终让其公信度大大降低。

又比如此前某些所谓的专家,在针对某岛如何如何解决归属问题上,给出的建议非常具有自由公正性,说什么让岛内全民公投来解决,然而殊不知岛上根本无人居住。

当然,对于这种四处“窜圈”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解读。

除了为“私”而私,还有一些所谓的公知还尤为喜欢打嘴炮,这些人可以为了博得眼球而炒作,为了流量而言论,丝毫给不到任何可靠的建树性的意见。

还有一些喜欢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的“舔族”。这些人通常喜欢以西方为荣,一口一个“外国的空气是香甜的”,天空是美丽的,月亮是又大又圆的。

另外,还有些所谓的公知,并不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理论学术背景,而是这些人知识资源虽有,但是却不明事理,颠倒是非黑白,丧失基本社会良知,没有道义担当,也根本谈不上“意见领袖”。

在过去,读书人比较稀罕,大家对文人学士,知识分子也比较器重。如今,在这样一个满大街皆是人才的年代,知识分子已经不是一个稀缺品。

此外,在大众的知识层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时,质疑权威在所难免。那些所谓的“公知”已经无法再能随意忽悠人,权威跌落“神坛”也是在所难免。

三、读书君说

公知,公知,本应该是为社会,为人民立言、立功,敢为天下先的公共知识分子,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具有道义担当,能够勇敢地去探索真相和真理。

但是,如今,真正肩负使命的“公知”还有多少?而“假洋鬼子”、“乏走狗”、“卫道士”又有多少?前者似乎已经是凤毛麟角,后者则是泛滥大街,欺世盗名、横行于世。所以,这也难怪公知渐渐变成了一个笑料。

写到最后,送给公知们一句话:

一个真正的公知,应该担起社会责任感,敢于面对权势,为社会、为人民据理力争,说真理,而不是投机取巧、拉帮结派、装腔作势、喧哗取众,卖身求荣,是非不分;不是为了私人恩怨公私不分,胡编乱造;不是为了流量而炒噱头……

否则,“公知,公知,不如公猪”……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