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二狗子
撰文 / 二狗子、fufu
插画 / Tracy
编辑 / KY主创们
情绪流动性对于情侣之间沟通彼此的感受至关重要。情绪流动性好的伴侣,通常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情绪的沟通。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达成了和对方的深度情感交流,和对方的情绪流动性也不错,事后却依然有一种话没有说开、沟通存在阻碍的感觉。
究竟怎样才算是有效的情绪沟通,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达成有效的情绪沟通呢?来看今天的文章。
很多人认为,自己只要完完全全将自己的感受告知伴侣,如此就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沟通也就是充满情绪流动性的沟通。
这个观点存在一个根本上的误区。一方面,语言会限制我们的表达;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ta们甚至无法觉察到自己真实的情绪,ta们所“流动”的情绪,可能并不代表ta们真实的感受。要解释这件事情,我们需要知道两个概念:初级情绪与次级情绪。
当我们在说到“表达感受”这件事时,这里的“感受”所指向的应该是我们的初级情绪,而非次级情绪。如果无法做到这点,就会形成你的情绪现实功能失调。
当我们用次级情绪来自我防御,或是将自己的情绪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时,我们其实是在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对自己的内心说谎。
此时,就算我们将次级情绪发泄出来,我们仍然会感到心中有“解不开的结”,甚至越来越难过。我们以为彼此已经把话说开了,其实这样只会让沟通走向弯路,变得更加困难。、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认沟通过程中产生的次级情绪。次级情绪常常是一种自我保护,它需要被认可,需要被积极地探索。而不是简单地被认定为是自己所产生的“错误的情绪”。当我们真正去接纳与积极探索自己的次级情绪时,初级情绪才会逐渐浮现。
话虽如此,在真正在交谈中做到完全冷静、毫不情绪化,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每一次的表达都会在接收的时候由于不同的理解(perception/attribution)引发针对沟通过程的情绪反应。
情绪确实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宣泄情绪有时还会同时伤害自己和对方。然而,沟通中的双方产生情绪是正常的。你只需要明白:沟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争出高下,也不是要强行扭转对方的看法、使其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完全一致。
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沟通,创造出一个空间,使拥有不同观点和感受的人们,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以下的5个步骤供你参考:
当我们感到情绪难以控制时,你可以采用正念的方式(即无评判地观察自己当下的状态)问问自己:
在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带偏见地、客观地去观察自己。如果开始觉得很难,你也可以先试着从一种“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当你真正接受这些情绪的存在,允许自己去体验它们,它们反而会自然减弱、逐渐平复。当你让自己的情绪流动起来,就会慢慢从之前被情绪纠缠的状态中走出来。
叙事(narrative),即一个人是如何向自己、向他人讲述和解读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叙事风格,不同的叙事风格赋予了我们情绪体验不一样的意义:
当你做好了心理上的建设,就可以正式与对方展开情绪沟通了。我们需要着重听对方的想法、感受和体验,并且尝试将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以对方的视角看待ta讲述的故事(Hill, 2014)。你可以在倾听的时候问自己三个问题(Rogers & Farson, 1957):
Ta想告诉我的是什么?这对ta来说意味着什么?Ta怎么看待这件事?
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比如和伴侣、朋友聊天时,你可以在倾听对方之后,先用自己的话重述刚才对方告诉你的,向对方验证你准确、全面地理解了对方,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练习会提升你对他人经历、体验的敏感度,帮助你学会真正理解他人(Rogers & Farson, 1957)。
根据Wile(1981)的理论,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或者担忧时,有三种方式:攻击(attack)、回避(avoid)或者吐露(confide)。
前两种表达方式是缺少情绪流动性的,这样的沟通反而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吐露”则是不夸张、不回避地描述你的感觉。它对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一视同仁,不能只表达愤怒、伤感或恐惧,也不能只表达爱、关心、欣赏和需要 (Gleason, 2016)。
下面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区别,你可以对照参考:
当你们能平和地吐露和聆听彼此,你们会更少地因为情绪冲突而无法进行真正的沟通,更容易与对方感同身受、平等交流。
而如果你们都只停留在自己的层面上,做出情绪化的表达,那就很难达成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最后,你需要与对方交流你对ta所表达的东西的理解,以及你在听的时候的感受。你可以这么说:
当对方表示你完全理解了ta的意思,你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迈向下一个话题。
最后,你们需要基于彼此的沟通成果,与对方产生合理的共情,从而化解彼此的情绪问题。这一步骤的重点在于,这段共情必须是合理的。
很多人无法把握合理共情的尺度,往往是ta们误以为共情他人需要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可,但你不必为了共情而牺牲自己的价值观。比起认可,不带评判性的接纳是更恰当的方式。我们建议你为自己的生活建立一种共情充电机制:
当然,我们仅仅将无法共情归因于个人能力不足,也是有局限性的。Simone Roerig(2015)等人认为,共情的发生也取决于对方是否愿意且能够讲述自己的事情。被共情者的情绪能力和共情者一样重要。也就是说,共情可以被视作一个相互的过程。
共情是你主动选择释放的善意,别人是否接受这份善意、能与你共情到什么程度,那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在你面对这样的人时,不要忘记你始终有两种选择:离开,或者留下。
如果你觉得在这段感情中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选择离开;如果你觉得足够爱ta,而对方也有敞开自身的迹象,或者仅仅是可能,你可以安静地陪伴。但无论如何选择,都千万不要冒昧地想要改变ta。你的自尊、快乐、价值都是自己建立的,你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今天的文章,希望帮助到渴望与对方发生理解和连接的你。晚安。
References:
Berne, E. L. (1961). Transactional analysis: a systematic individual and social psychiatry. Grove; Evergreen books.
Gleason.(2016). Taking emotional risks, www.exceptionalmarriage.com.
Kensinger, E. A., & Corkin, S. (2003). Memory enhancement for emotional words: Are emotional words more vividly remembered than neutral words?. Memory & cognition, 31(8), 1169-1180.
Leza Danly, Jeanine Mancusi. (2016). Emotional Fluency, www.lucidliving.net.
Mark Greene.(2016). Women Are Better At Expressing Emotions, Right? Why It's Not That Simple. The Good Men Project.
McAdams, D. P. (1985). Power, intimacy, and the life story. Homewood, IL: Dorsey.
Pearl, L., & Kassan, L. (2012). Beginning couple therapy: Helping couples attain emotional fluency.Group, 3-18.
Sass, K., Fetz, K., Oetken, S., Habel, U., & Heim, S. (2013). Emotional verbal fluency: A new task on emo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teraction.Behavioral Sciences, 3(3), 372-387.
Field, T. (2014). Touch. MIT press.
Wile, D. B. (1981). Couples therapy.
Adrian Furnham. (2014). The Secrets of Eye Contact, Revealed.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