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冲突,宋军的最主要抵御兵器无疑是弓弩,尤其是诸如神臂弓之类的强弩。两宋不仅在弩具的制造技术上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弩具的实际运用上也获得了不小的进步。比方说守战:宋代的城防工事中建有专门的弩台,与城齐高,上建有棚,突出城墙立面之外。每台可容纳25名弓弩手,不但可以从此射击正面之敌,而且可以从此射击侧面,以至城墙火力死角处的敌人,大大提高了防守的韧性。
类似《墨子?备穴》中记载的“转射机”那样的重弩应用方法,也继续受着宋军青睐。所谓“转射机”,乃是一类“将大型弩设在可以进行一定角度旋转的发射架上的”防御设施,有如“炮塔”一般。可以给过于笨重、难以移动的床子弩,带来更宽广的射界。且只要在城防上的位置设置巧妙,还能让敌人的还击难以奏效。
就野战来看,考虑弩的实际有效射程和射击频率,训练有素的骑兵可以利用两轮射击之间的装填间隙迅速冲到弩兵面前,破坏弩兵阵型,以至完全冲垮弩兵阵列。因此,唐代发展出了“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不绝”的弩兵“二段击”、“三段击”轮流射击战法。可这毕竟不是“拥有多样化选择的”唐军的主要战法。而反过来说,宋军多数时候也不可能像唐军一样,具备实施多样化战法的条件(譬如说由于缺少军马、宋军通常就没有实施大规模步骑协同配合的可能性)。那就必须把弩兵运用发挥到极致。
宋代作为主要战法之一的轮流射击战法,继承发展出了三种模式:一种承自唐代。即弩手排列成若干阵线,张弦?准备?射击、张弦?准备?射击,周而复始、变换阵线,进行射击间隔很短的连续强弩攻击。另一种则是将士兵以三人一组编成,最后一人专门负责张弦搭箭,中间一人专门负责传递,前排一人则由射艺较高的弩手专司射击。
同样是进行射击间隔很短的连续强弩攻击。还有一种乃是南宋名将吴璘(公元1102年~公元1167年)创立的“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弓,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敌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替之。遇更替则以鼓为之节。骑出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兵退,谓之‘叠阵’”。这则不单纯是弩兵战法,而是以弓弩为主的多兵种混合协同了。
以上战法,不论何种,都对将领排兵布阵的能力,基层军官临场指挥的能力,以及官兵的纪律有较高要求。因此,不论何种,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保持正常发挥。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文章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