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2715,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一提到郑和宝船四个字,恐怕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咱们冷研号发布了很多有关船史方面的文章,在留言板中有很多朋友也提到了郑和宝船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广大读者,就是在史学界和造船界,对于郑和宝船的兴趣至今依然不减。郑和宝船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船只大小这一关键性问题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
▲这时一幅反映郑和宝船的经典画作
有关于郑和宝船尺度问题,学界由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计算方案,咱们不是搞学术研究,所以笔者就简单介绍一下最主要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宝船的尺度,基本上就是以史书所载“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九桅十二帆为基准,认为这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近百年的落后,人们需要一点精神上的激励,不过等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交大杨槱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史书所载数据无法变成现实;当然以武汉理工大学席龙飞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依然认为史载的数据是准确的。
▲杨槱院士,杨老师依然健在,已经100多岁了
▲席龙飞教授,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席老师也是令人敬仰的船舶专家
郑和宝船的数据,名义上出自《明史·郑和传》,当然还有《客坐赘语》、《国榷》等史料记载,但实际上史学界已经考证过,这些数据最早出自罗懋登所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这部书其实是类似《三国演义》一类的小说,但是它比《三国演义》更加具有神话色彩。我们虽然不能简单的就认为小说记载的东西就完全没有价值,但是史学还讲究孤证不立,既然没有其它史料明确记载,这个数据总还是存疑的。
▲西班牙圣三一号战列舰
从技术角度来说,长44丈,宽18丈的郑和宝船。用明尺换算长和宽分别为 140.75米和 57.06米,如果用当时造船时常用的雕花黑漆木尺(福州出土)换算,长宽分别为 125.65米和50.94米,不过这么大的船只,吃水却很浅,根据《郑和航海图》记载,长江口水深“打水丈六七”郑和宝船吃水深度绝不可能超过一丈六七,也就是说宝船吃水不会超过5.6米,这样的船型,其实就像是一个木筏,其外海航海性能不会好到哪里去。欧洲18世纪最大的船只当属西班牙海军“圣三一”号战列舰,该舰拍水量接近5000吨,长61.3米,宽16.2米,吃水8.02米。两者比较,就可见中国史料数据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有西方学者对于44丈宝船的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
另外,咱们作为普通人简单想一下,如果建造长度120米以上的木制船,要保证其船体强度,龙骨、肋骨和船壳厚度势必增加,但是增加厚度提高强度的同时势必增加重量,这反而又削弱了强度,同时过重的船体对于吃水要求也必然很高,这也与史料记载不符。还有外国专家计算过长度44丈的宝船的结构强度,结论是,按照现在造船技术精心设计,勉强可以达到要求,注意,是勉强达到,那么在明代是否能够达到现在能够实现的技术水平就不一定了。
▲中式帆装的操作其实非常复杂
同时,中国船只采用硬帆,虽然也有头巾和插花这样的软帆,但还是以硬帆为主。即使采用软帆,中式风帆由于结构问题,在风力的使用上也不如西方盖伦船。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经对沿海的帆船进行过普查,杨槱教授就参与过,杨老师乘坐的是一艘20米长,排水量50吨左右木帆船,根据他的记录,航行过程中转帆转舵次数之频繁,操作强度之大,令他大为惊奇,可见中式帆船的操纵性并不是太好。如果真是44丈9桅12帆的船只,其操作难度之大只会更加难以想象。
▲建造44丈船只所需要的木料数量恐怕也时难以想象的
随着对中国船舶的深入研究,明代的造船计量单位“料”被广泛熟知,但是对于“料”的含义,目前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不管用那种算法,长44丈的宝船也在20000料上下,建造如此巨大船舶所耗费的木材数量也是惊人的,还要造62艘,这个花费恐怕明政府真的难以负担得起。另外笔者还看过一个有意思的说法,长44丈的宝船其体量已经超过太和殿,这似乎不合规制,当然这个说法为一家之言,并无实证。
▲2000料宝船模型,即便是这么大的船,在当时其他国家看来也绝对是一顶一的巨舰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郑和航海时使用的宝船主要还是2000料宝船,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我们说郑和航海使用的主要是2000料宝船,那么长44丈的20000料宝船是否存在过呢?这个问题也比较难回答,因为虽然讲究孤证不立,但是罗懋登不可能凭空编造一组数据,他在写书的时候总要参考一些东西,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参考的是啥,因此也不能简单的就说他的数据完全无用。另外,很多史料记载了一些长度30多丈的船只或者是10000料左右的船只的建造和航行情况,也能说明中国确实建造过大船。而且9桅12帆的数据也符合《天工开物》记载,这部书里写的很清楚,船长五丈,其帆必两,44丈的船设置9桅也是可以的。
▲搞艘大船,举办个仪式,其实还是可以的(图为南京整合博物馆复制的宝船模型)
如果从史学和造船这两个专业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怕是咱冷研发20篇文章也说不清楚,这里只是跟大家聊聊这个事,那么笔者是什么观点呢?中国人讲究中庸,我们既无法完全否认史料的真实性,又无法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所以有一种观点,笔者比较认可。那就是,郑和航海时所用的宝船主要是2000料和1500料海船这个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很有可能在第一次航海的时候,为了表示重视,船厂建造了一艘10000料-20000料之间的,并不是用于出海,而仅仅是用于礼仪工作的大型宝船,因为不需要出海,所以也就不需要解决那些复杂的技术问题,只要能浮在江面上就可以了。而这一艘宝船由于体积巨大,给当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可能有数据流传。同时这艘船耗费了大量木料,在仪式结束后,被拆掉建造其他船只了。
▲大家各抒己见,也是为了更好的研究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的尺度问题,在更加确切的资料问世之前,恐怕还会继续争论下去,笔者写这篇文章,也主要是引起大家兴趣,各抒己见,大家共同学习,但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毕竟这个问题专业人事也没有个准确说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