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发愤的草莓忙得飞起,连公众号都静悄悄。
唯一坚持的还是每天对一本书汲取精华并输出。
小伙伴们都说爱了爱了,于是集结起来,逐篇发布。
瞄一瞄,也许从中能发现你感兴趣的好书喔。今天是草莓每日书香的001-010。
001《青春期烦“脑”》
家长们总是认为青少年知错犯错,屡教不改,以为是存心和自己作对。但其实青少年自己也糊里糊涂。
额叶才是背后的始作俑者。
额叶是额头后面的这部分脑区,是整个大脑的大内总管,负责认知和决策。
由于,青少年的大脑只是发育了八成成熟,额叶的成长不足,会让青少年难以靠理智抵挡外界的诱惑,也更容易犯错误和沾上不良习惯。?
002《音乐神童加工厂》
揭秘了小提琴独奏领域复杂的生态。
普通人难以想象,一个小提琴独奏家的培养过程,是琴童父母的豪赌,不成功便成仁。
父母的背景、野心和决心,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坚定地带琴童走上正确的方向。
?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过足够孩子拿到“入场券”而已。
拿到入场券之后,社会会给琴童更难的考验,他们得明白规矩,怎么进一步被圈子接纳,怎么营销自己。
并且,社会关系的支持以及运气,在成名中占的比重更大?。
003 《你是你吃出来的》
作者原本是神经内科的医生??,因为一次血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才开始认真关注营养学。
通过营养学知识合理调配食物,达到更治标的效果,不仅把自己身体搞好了,最终跨界成为营养科的主任。
以前这方面内容多源自西方,将信将疑。作者把理论落地,与接诊的病人实践结合,与本国国情结合,证明有效。堪称近年来看的最欣赏的一本通俗营养学著作。?
004 《养育的选择》
很多父母想给孩子增加挫折教育,在口头鼓励和表扬上更少,挑刺和指出“不足”更多。
其实,恰当的挫折教育,不是家长故意制造难题,或者轻视孩子感受:“这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哭有什么用”。
而是和孩子共同面对,提供解决问题的“脚手架”,让他体验到爱与归属感??。
005《温暖的孩子》
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父母们会习惯强迫,因为简单粗暴,省时间。
你觉得自己没有?但是这本书把“强迫”进行了界定。包括肉体上的暴力体罚,精神上的蔑视嫌弃,语言上的吼叫唠叨,还有特殊的强迫“冷暴力”,横眉冷对摆臭脸。
为什么不应该用强迫的方式?
因为,强迫会让人感到不愉快,把“你想让他做的事”和负面情绪捆绑在一起。
一旦没有外力包裹住孩子,他本能会选择逃离那件事,比如学习。
我挺喜欢原版书名:The Nurture Effect: How the Science of HumanBehavior Can Improve Our Lives and Our World(后天滋养效果:人类行为科学如何改进我们的生活与世界)??
006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关照了孩子的情绪,不代表任务完成。
现在,很多父母都开始懂得,在孩子哭闹时,帮他给情绪贴标签,认识情绪。
但贴完标签后,只要孩子不吵不闹不叫,就觉得不会积压产生心理问题,好像事情解决了。
别得意地忘了第二步,给孩子划清行为界限,否则变味为一种溺爱?。
007《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问世十多年,广受学界好评和读者欢迎。一部了解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作品。??)
放学留下来给别人讲,很亏吗?万一辅导了别人,最后分数比你高怎么办?
但实际上,讲题的这个人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你能讲明白,是把他知识点放在大脑的“工作记忆”车间重新加工了一遍,加工次数多了,自然会进入你的“长期记忆”仓库里,方便你随时调取。
哪怕是相同的要点,只要从你嘴里重新讲一遍给别人听,你就赢了!
以教为学,才是王道!?
008 《我们的孩子》
寒门出贵子?矮穷挫逆袭白富美?只能说越来越难。?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连续数年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年轻人,呈现了阶级固化的结果和原因。
虽然说的是美国,却是二三十年后的我们,甚至当下就在发生。
大多数人寄予希望的学校教育,它既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罪魁祸首。对教育的隔离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孩子的校外生活:金钱的付出,时间的陪伴,还有父母给予的起点。?
009 《你是你吃出来的2》
如果说她的第1本书是“怎么样吃才吃得对”,第2本书则是在聊“吃错了怎么办?”而且破除了很多迷思。
比如,为什么吃素的人或不敢吃胆固醇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往往很高,而每天吃很多鸡蛋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而正常。
作为营养科主任,她推崇对于慢病采取食疗的方式,但不是谈吃什么食物能降血压,让大家盯紧吃。
而是综合运动、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情况,开出个性化营养处方。
正如书名所说,你是你吃出来的?。对的,半年前的饮食塑造了今天的你。
010《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为什么不要打骂和时常责罚孩子??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原始人的技能是为了避免被灭绝而进化来的。大脑最在意的首先是如何保全自己生存下去。
当孩子被打骂和时常受到责罚时,心里最关注的是安全威胁的来源,而很难将心思彻底转移到学习上。只有威胁消失,大脑才能集中精神来学习。?
(未完待续)
.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