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高空坠落……没带降落伞, 你该怎么办?

0.1%的生还率

飞机是人类现有最快捷、最舒适的交通工具,没有什么“距离”是一架飞机所不能抵达的。然而,飞机常常要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行驶,并且很少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如果飞机在飞行时出现事故,对于乘客来说,那几乎是灭顶之灾。毕竟,多数人只是普通的陆地生物,既没有奥特曼的翅膀,也没有超人的披风。所以,“高空坠落”外加“自由落体”等于典型的“死亡运动”。

不过,凡事无绝对,例外总是有的。根据日内瓦空难档案馆的记录,在1940年到2008年期间,世界上发生过15463次空难,造成118934人死亡,但有157人没有带降落伞,从高空坠落并活了下来。其中,有42位幸存者的坠落高度竟然超过了3000米。

著名的空难幸存者朱利安·科佩克,17岁时,她从秘鲁飞往德国,飞机遇到恶劣天气,在3000米的高空坠毁。朱利安没有降落伞,坠落到漫无边际的热带雨林中,然后凭借求生意志和一袋糖果,用10天的时间走出丛林而获救。

塞尔维亚空姐维斯娜·乌洛维奇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奇迹。22岁时,她从瑞典飞往前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飞机在捷克上空10000米的地方爆炸。维斯娜被甩出了飞机,坠落在捷克一个山村,竟然活了下来,她也因此成为不带“伞”、从最高处坠落而奇迹生还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高度”和“姿势”

在空难中,既然存在捡回一条命的可能性,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也来一次“高空裸坠”,你应该怎么办,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生存的机会。

好吧,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你发现自己已经从一架民航客机上掉了下来,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首先,你或许应该期望你坠落时的高度足够高,而不是太低。不论你从500米处下落,还是从上万米下落,这场“死亡游戏”的难度都是“地狱模式”,你都将以“最终速度”(后面会解释这个概念)抵达地面。但是,500米的高度只会给你保留10秒左右的“游戏时间”,你很难有机会做出多少有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假设你从10000米的高度开始降落。

从暴露在万米高空的第一刻起,你就不得不忍受那里-50℃~-40℃的低温,再加上到处都是空气气流,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冻僵了。另外,你也极有可能会因为缺氧而昏厥——这样也有好处,没有恢复意识的你,至少在临死之前避免了恐惧的折磨。但如果你是清醒的,你将有几分钟的时间在空中思考人生或执行逃生计划。

你应该想些什么呢?当然是尽一切可能减缓下落的过程,即降低你的“最终速度”。下落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大,但是大气阻力也会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变大。最终,阻力等于引力时,你将不再加速,而以一个恒定的“最终速度”猛冲向地面。显然,大气阻力越大,你的“最终速度”就越小。

影响大气阻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体型、体重、气压、气流和下落姿势。其中,下落姿势是可控的因素,而且科学计算显示,“好的姿势”对于减速确实是非常有效的。比如,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年人,你的“最终速度”一般在193千米/小时~225千米/小时之间。如果你将身体展得很开,尽可能呈一个水平的“X”型姿势,增加阻力的受力面积,那么你的“最终速度”能控制在193千米/小时左右;如果你以流线型的姿势下落,那么你的“最终速度”有可能会达到380千米/小时。

找一个“缓冲”

除了摆好“姿势”,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降低“最终速度”,那就是找到任何可以帮你减速的物体,然后紧紧贴住它。如果这个物体比你慢、比你轻,那就是加分项。即使某个物体不能明显地减缓你下落的趋势,你也不要轻易放弃它。你可以将它放在你和地面之间,把它当做一个可以提供缓冲的“垫子”。

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计算,当人类的速度在“最终速度”附近时,让身体承受持续不断的强大撞击力,以此为代价,可以活着在半米的缓冲距离内将速度减到低速,这也是人体所能做到的极限。在半米的基础上,每增加1厘米的缓冲距离,你的生存几率都会大大增加。所以,只要有一个超过半米厚的“垫子”,你就可能活下来——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

如果你在空中什么都没找到,那你就需要考虑在着陆的过程中增加缓冲了。首先,要有一个共识,不管你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你都应该用脚落地,双腿并拢,膝盖稍稍弯曲,以便增加落地后滚动的几率。任何坠落事故,头部受伤都是主要的致死原因,所以头部是一定要保护好的,最好用手臂将头包起来。这样做,虽然你还是会牺牲掉腿和脚,但至少有可能保住你的性命。其次,尽量要找一个“软”的或者能挂住你的“目标”来着陆,比如装有天窗和薄瓦片的屋顶、有电线的地方、茂密的森林、丰收的庄稼地或者冬天的雪地,甚至,带刺的灌木丛也比没有好。

经典案例

“缓冲”的重要性,几乎在所有空难幸存者的案例中都有所体现。

1944年初春,英国空军一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在德国上空被高射炮击中,士兵尼克·阿尔克马德的降落伞包被烧毁。他只好直接从5400米的高空跳离飞机,掉进了布满积雪的松树林。由于树枝和厚雪的缓冲,阿尔克马德最严重的伤害只是腿部扭伤。

1997年,美国跳伞爱好者琼·莫瑞从4000米的高空跃下,由于操作失误没能打开降落伞,就重重落地了。她本以为自己会死,谁知她幸运地落到火蚁巢穴之中。火蚁的巢穴一般都比较大,且在穴口还会堆积松软的泥土,从而起到了缓冲作用。因此琼并没有丧命,在医院躺了两星期后就苏醒了。

2004年,南非跳伞爱好者克莉丝汀·麦肯齐从3000米的高空落下,却发现降落伞坏了。落地之前,她撞上了一些带电的电线。虽然你可能认为她会被摔死、电死或者被烧焦,但事实上,麦肯齐活了下来,只留下了几处骨折和瘀伤。

2015年,英国跳伞教练维多利亚·西里尔斯从1200米坠落,降落在长有厚厚庄稼的农田,全身多处骨折,也活了下来。原来,维多利亚的丈夫想谋杀她,故意把她的主降落伞弄坏了。随后,维多利亚的丈夫被关进了监狱。

当然,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仍然要数维斯娜·乌洛维奇了,她万米坠落还能活着。一方面是由于她落在雪地里。另一方面,飞机爆炸时,维斯娜坐在椅子中,绑有安全带——她其实是和椅子一起被抛出飞机。所以,维斯娜落地时,既有座椅的缓冲,又有雪地的缓冲,这才创造了生还的奇迹。

水面不是好选择

现在你可能在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到水面?如果你认为水面是一个很好的着陆点,那只能说你是被电视剧或者电影误导了。

我们前面提到,雪地、庄稼或者蚁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软”,可以吸收部分冲击力。水看上去也很软,但那只是在低速的状态下。水是流体,流体都有“吃软不吃硬”的特点,你以越快的速度撞向它,它就越不容易变形,反而越容易以相同大小的力量反作用在你身上——所以,美国警察会使用高压水枪来对付暴徒。同理,当你以193千米/小时的“最终速度”撞向水面,这其实和你以这个速度撞向水泥地面没多大区别,足够让你粉身碎骨。实际上,人类极限跳水的最高高度大约只有40米。超过这个高度,你落水就很难生还了。

不过,水毕竟是可以流动的,如果你足够幸运,能够“刺”入水面,或许有渺茫的机会活下来。

那么,如何“刺”入水面呢?入水的时候,你需要像跳水运动员那样保持流线型的姿势,紧紧地把双手和双脚扣在一起。但是不要像跳水运动员那样用手先碰到水面,最好是脚先入水,因为这样可以让水离头远一点。然后,以“最终速度”入水,你几乎肯定会折断很多骨头,但你仍要忍痛把屁股紧紧夹住,因为巨大的冲击力无孔不入。如果不夹紧屁股,你很可能被撕成两半。即使你做到完美入水,也无法避免水以足够的力量射入肛门口,导致你出现内出血和器官受损。

入水之后,问题也没有结束,你还得浮上来,假设此时你没有受到致命伤害——这已经是奇迹了,你也可能早已失去知觉或无法正常游泳。除非迈克尔·菲尔普斯(世界游泳冠军)碰巧在附近,否则你真的很难避免被水淹死。

总而言之,不带降落伞,从飞机坠落,生存机会实在渺茫。然而,别无选择时,摆好姿势,寻找缓冲物,或许还有侥幸生还的机会。毕竟,有人曾经做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