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分一岛:人靠吃黄土活着,海地为什么能一直这么贫穷?

两国分一岛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那些国土坐落在岛屿上的国家,我们都将其称之为岛国,像大家熟知的日本,便是一个拥有六千多个岛屿的东亚岛屿国家。提到岛国过这个词,可能大家脑海中就容易浮现出鱼虾富足的场景,但海地并不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地方,这个岛屿的面积在加勒比海排名第二,可能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应该叫做海地岛。但不管是哪个名字,都改变不了海地的现状。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其实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多米尼加和海地,但海地的面积大约只占据了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三分之一有余。

具体来说,尽管在同区域、面积只比古巴小一些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原本拥有7.648万平方千米的总面积,但海地也不过2.78万平方千米。虽然多米尼和海地同属一个岛屿上的两个国家,但生活在两个地方的人们在收入上的差距却能超过十倍。

海地人吃土是真的吗?

很遗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真的,我想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想象,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人需要以吃土为生,而吃土的后果就是很可能会无法排泄到体外,甚至还有人因此而死亡。不要问为什么这里的人要冒死吃土,因为不吃会饿死,吃土还能多活一阵,当地的许多孕妇们,同样经常将泥土做的饼用来当零食,因为饿呀!

平时大家说自己没钱花,就要吃土了,也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罢了,但海地人是真的吃土,难以想象竟然真的有人会用泥土作为原料,首先是把泥土兑水,用纱布过滤出泥浆,然后在泥浆中添加少量黄油和盐(或者是糖),而让这些泥土饼干成形,不过就是把它们丢在地上等其被太阳晒干,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有鸡从上方走过。

虽然,非洲的个别地方也有一部分人会吃土,但他们主要是补充一些矿物质元素,并不是拿来填饱肚子的,但海地人吃这些高岭土的确是为了充饥的,不容易消化还容易让人有饱腹感,在生死面前,卫生、营养和口感都变得不值一提。

海地的地貌和气候不适合粮食种植?

海地,地处加勒比海的北部,北边靠着大西洋,曾经的首个独立共和国,却长时间处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现状,能源不足致使海地的工业发展并不先进,高失业率导致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即便美国曾提供了数十万援助,但依然没有改变海地的现状。

实际上,海地本来也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境内有75%的地方都是山地地貌,狭窄的平原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河和沿海的地方,而海地一次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也就是多山之国。海地的气候相对不那么负责,热带草原气候是海地南部地区的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则是海地北部区域的特征,海地的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2到28℃左右,但这里的年降水量长期处于1000毫米的水平。

海地不是没有农业区,只是面积相对就小了很多,境内最主要的一条河流叫做阿蒂博尼特河,常年乱砍乱发导致海地土地上生长的主要植物都是次生植物。而且,海地的农村又主要都分布在山地区域,这些地方的耕地面积很小,再加上那里的耕种技术又很落后,所以粮食产量低到不能自给自足,如此贫穷的地方每年还要不小的成本来进口粮食。

也就是说,海地人吃不饱饭,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懒惰这一个因素,只是他们的脚步没有跟上大部队,然后导致自己的口粮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才行。海地到底有多穷?我们可以从这些数字更直观地感受到,调查数据显示:这里有75%的人们都处在赤贫状态,能喝上自来水的人占比仅五分之一,成年的海地人也有47%的部分都属于文盲。

而且,海地还面临这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飓风和地震,比如,2020年的1·12海地地震,便造成了22.25万人死亡,其中还包括8位我国的维和人员。

吃不饱饭这个现象,完全可以上升到粮食危机这个更大的世界性问题,其实,我们自己吃饱饭也就这几十年的事情,如果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大概更能对这一点很有感触。

有不少网友说感谢袁隆平爷爷养活了14亿人,的确,袁隆平先生的确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有了不起的成就,但客观来说,种植面积很大的品种往往并非出自老先生之手。而且,一些粮食我们也是需要进口的,正如我们也对外出口部分粮食种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