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人渣啸西风
字数:3195,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在国内的古装片里,战争场面往往都是两拨人冲上去然后开始捉对厮杀,多给赢得一边几个杀敌镜头,让就算数学不太好的观众也能看出来另外一边好像死的更多,然后主角再大发神威炫技上特效,就算赢了。然而在现实的兵击活动中,双方往往先行试探,谁也不肯全力出手,偷手偷腿这类动作小隐蔽性强的招式才是开局最常见的。那么古代打仗的时候,到底是跟影视作品中捉对厮杀直接抡圆了往死里剁,还是跟现代兵击一样双方先行试探呢?
现代兵击作为一项运动,虽然已经尽量拟真,但是永远和实战有区别,首先在尽量公平的条件下对抗,无甲兵击都是两人单对单拿基本差不多的武器进行对抗,这种规则下,只能模拟单挑决斗的情况,和战场上多人对抗的情况是有很大差距的。甚至和街头遭遇突发情况所需要的技术都有不同。面对冲突需要的是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比如日本的古流剑术中都有居合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拔刀术。如何快速的拔刀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就尤为重要。包括我们常见的日本武士往往佩戴一长一短两把刀,也是为了应对不同的情况,街头用长刀,室内狭窄地形,长刀施展不开就拔短刀。
而中国因为没有类似日本武士这种武勋阶级,很多人并不能合法的佩刀,就衍生出很多隐蔽的短兵器如何藏在身上不被看出来,又如何快速取出的技巧。只是现代社会这些技巧已然无用,即便会的人也大多避嫌并不公开展示。现代兵击运动都是两人手持相等兵器,在安全距离站定准备好开始对抗,在面对已经准备好的对手时,如果冒进就很容易被对方反击,所以只能先手试探调动开对方防御架势后再找机会攻击。所以即便想要转为古代江湖街头械斗的技术都需要进行调整。
而古代江湖的技法和打仗也不一样,并不会跟影视作品中那样两伙人冲上去就捉对厮杀,这种毫无配合的战斗方式只能算是艺术夸张了,就算现在打群架的都比这种有配合。古代战争中,士兵都是需要列阵的,而这个阵型当然不会像是古典演义小说里那种进去就晕头转向,非得找到阵眼阵门才能出来这么夸张。古代军阵主要是靠密集阵型让士兵互相配合进行杀伤,需要的是整齐划一,有绝对的纪律性。这点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开篇就提到了:“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所以军队的武艺讲究一个简单直接,注重的是纪律性,但这不代表不需要技巧,军队武艺一样需要各种格挡反击的技巧。《纪效新书》里就有记载枪法的攻防对抗:“八母枪起手:你扎我,我拿枪。你扎我,我拦枪。你扎我脚,我颠枪。你上扎,我捉枪。你下扎,我橹枪。你上扎,我捉枪。你下扎,我颠枪。你枪起,我缠拦下。你扎我,我拿枪。”这就是军阵中对方能做出的各种攻击角度如何防守反击的技法。双方没有太多的试探,长枪接触开始就是不断地进行攻防,拨拦对方的长枪,进入攻击距离后进行捅刺。
古代战争靠的是集体的力量,试探也是分出一支部队前去试探,比如骑兵先绕着步兵阵跑一圈射一轮箭,如果对方士兵慌乱阵型出现空隙,就可以直接进攻。但如果步兵方阵纪律严明,秩序井然,那就只能撤回来,让己方步兵阵正面硬碰硬。落在每个士兵的个体身上,一直都是有进无退,个人是没什么机会试探攻击的,都是保持队形直接压上去互相配合进行杀伤。
古代军阵大多是以长枪兵为主,长枪阵好用是因为长枪阵是一个密集阵型,后一排的长枪是可以从人缝里伸出来的,你面对的不是一杆长枪,而是层层叠叠每前进一步都是一堆枪头在你面前,你露出个缝隙就被长枪捅进去了,左右两边的还能攻击你斜侧面。所以从阵型来说,长枪阵是可以作为最大的投放密度,你每前进一步都有好几个人在攻击你。所以古代士兵主要练习的就是枪法。而在有阵形的情况下列队前进,这就决定了如果是长枪一类长杆兵器,首先能碰到的是对方的长枪,而不是敌人。所以长枪阵是从长枪开始先接触,双方会一边缓慢前进,一边尽量拨砸对方长枪,直至能捅到对方的距离,使劲捅。
比如笔者所练的形意拳就是军队武术,以枪为本、脱枪为拳。讲究的直进直退,拳谚就说“气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但是这个无遮拦并不是不去防御,而是在攻击的同时遮蔽自身,让对方找不到机会攻击。所以形意拳和其他传统武术流派相比,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一群练形意拳的即便互相不认识,打起来却可以很自然的配合起来,因为直进直退所以可以并肩上,不用担心队友左右闪避撞到自己。同时有各种撬动对方重心打破对方防守架势的技术,单人用就是先打散对方架子然后重击对手,但是如果多个同门就能很自然的一个人打散对方架子另一个人上去重击,一个控一个打。这就很能体现古代军队作战时的情况。
当然单纯的军队武艺技法如果是行走江湖,一样是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良。这也是为什么形意拳这个大流派里还会分出车式形意、宋氏形意、孙氏形意、尚氏形意等等分支,就是因为环境的不同,导致后人根据自身环境情况对流派的技法进行调整。这也是传统武术能有众多流派没有哪个技术能淘汰其他流派的原因,没有最强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
而古代战争不仅仅只有长枪兵,一般往往是多兵种互相配合,比如欧洲长枪阵最流行的时候也衍生出很多相应的战术。比如长枪手里混些双手剑士,长枪互拨的时候己方长枪搅住对方长枪,剑士趁机劈开对方长枪往里钻,冲进去就开无双,冲不进去就被捅死在冲锋路上。另外还有直接蹲下在长枪杆子下方的空间内钻过去,近身后拿短兵器杀伤对方的长枪手,因为要弯腰低头钻过去像老鼠一样,所以这种打法被称为鼠战。
中国也同样有类似的战术,《宋史》里就有记载面对金国重步兵时,宋军用大斧配合长枪进行攻击:“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每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长枪可以组成密集阵型,但是攻击效率就相对偏低,所以长刀大斧这类劈砍类的兵器就很适合打开局面,在双方长枪互相搅在一起时趁机冲近身挥砍,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
如果是盾牌手,那就更加没有什么试探行为了,就是举盾护住自己往前推进,在进入攻击距离内用盾牌挤压住对方的武器,让对方武器难以施展,然后用在盾牌缝隙里捅刺对方。而到了明末和清代这段时间里,藤牌手又肩负了抵挡对方火枪射击的责任,主要的技法是尽量让对方不好击中自己,即便击中也被藤牌挡住,然后迅速近身砍杀对方火枪手。因为藤牌防御力有限,如果做成完全防御火枪射击的防御力就太过沉重。所以只能有限防御对方火枪射击,如果被敌人集火藤牌也必然被打坏。于是就多出很多通过翻滚来拉近距离躲避射击的技法,虽然冲近身以后可以算是往死里剁,但是想要不被打死在冲近身的路上对于技法要求很高,并不是无脑往死里剁这么简单,清代虎衣藤牌军一直都是精锐特种部队的档次。
所以古代打仗既不是无脑往死砍,也不会像兵击格斗一样互相反复试探,士兵作战有着自己独特的技巧,主要还是靠互相配合以达到避免被敌方击中的同时尽量对敌方进行杀伤。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