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记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带着一支九百余人的队伍前往渔阳(今北京)戍边。可当他们行经至大泽乡时却赶上了天降大雨,道路不通。由于秦律规定没有按期到达指定地点就要斩首,陈胜、吴广一合计觉得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赌一把。于是两人便以“天下苦秦久矣”作为宣传口号,鼓动大家一起造反。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泽乡起义”的由来,而秦朝统治者残暴无道的证据也从这句“天下苦秦久矣”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可事实上,“天下苦秦久矣”的说法却有点脱离实情。
陈胜、吴广造反的原因是明知失期要掉脑袋,所以才决定铤而走险。然而根据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代律法资料显示:“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朝廷征发徭役,耽搁不去,罚两副盔甲;失期三到五日,口头警告;失期六到十日,罚一副盾牌;超过十日还没抵达,罚一副盔甲。
从上述这段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逃避徭役最重的惩罚是上交两副盔甲抵罪。像陈胜、吴广这种情况则最多是上交一副盔甲抵罪。虽说当时盔甲造价高昂,但与掉脑袋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因此《史记·陈涉世家》中所记载的“失期,法皆斩”就存在明显错误。
除了造反起因不符合实情外,陈胜、吴广的造反宣传口号“天下苦秦久矣”更是站不住脚。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秦朝统治者残暴无道是毫无疑问的。可根据现代出土的战国时期历史文物资料来看,东方六国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与秦并无本质区别。大家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何来“天下苦秦久矣”之说?更何况“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再坏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乱。人们在和平岁月中的生活还能苦得过战乱时期吗?这显然也说不过去。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难道不是“天下苦秦久矣”的最好证明吗?其实哪有什么天下大乱,我们可以来看看当时都有哪些人参加了反秦战争。项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刘邦,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淮安)人;彭越,砀郡昌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人。至于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位于今天的安徽宿州大泽乡镇。也就是说从地图上看,当时参加反秦的人除了那些原来东方六国的贵族之外,其他主要集中在今天的苏北、皖北、鲁西南这一片三角地带,与天下人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为什么反秦人员都密集出自这一区域呢?其实主要跟这里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这片地区濒临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所以水泽纵横,交通封闭,再加上当时治水条件较差,洪涝灾害就成了家常便饭。连年受灾导致此地百姓极度困苦,生活难以为继。因此掀翻桌子,重新洗牌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此外,这片地区交通不便,官军难以追捕,外地的逃犯也会将此地当成避难的最佳场所(如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就逃到了下邳,即今天的宿迁附近)。因此,这里汇集了各种不安定人员。只要有“带头大哥”出来扛起大旗,这些人反正光脚不怕穿鞋的,自然也就跟着一拥而上了。
参考文献:《史记·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