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被大体积小行星撞击后会怎样?
6500万年前,恐龙们用自身的灭绝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如果大体积小行星换成大体积彗星呢?
这些由冰和其他杂质组成的脏雪球,在地球形成之初曾送来了半个海洋,但在地球生命繁杂的今天,一颗大体积彗星的撞击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1994 彗木相撞
来自美国的天文学家尤金和卡罗琳·苏梅克夫妇,在1994年的木星附近发现了一颗彗星,并将它命名为SL9,但由于这颗彗星和木星的距离太过于接近,所以天文学界很快又发现它已经被木星引力撕碎成了21块,而且这21块碎片不久后还会坠入木星:这颗太阳系内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中。
由于这是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天体撞击事件,因此以NASA为主的各国天文机构都组织了豪华观测阵容,除了分布于地球各处的地面天文台外,近地轨道的哈勃望远镜,以及正在赶往木星路上的伽利略号探测器,都参与了此次彗木相撞的观测,甚至连当时已距离木星60亿公里的旅行者一号,也收到了来自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用自身携带的行星射电观测装置从远方分析并记录撞击时的电磁情况。
1994年的7月17日4点15分到22日8点12分,SL9的21块碎片先后撞上木星,其中编号为G的碎片,威力达到了6万亿吨TNT当量,相当于现阶段人类核武库总当量的600倍,而人类制造过的单枚威力最大的氢弹,前苏联的沙皇氢弹,当量不过5500万吨而已,威力连SL9最小的碎片都比不上。
彗星来的那一天
SL9彗星三颗最大的碎片总直径在1.8公里左右,人类现在掌握的热核武器如果在太空击中这些小行星,那么核弹的全部能量将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直接气化这些来自宇宙深处的不速之客。
而如果等到彗星进入地球之后再发射核武器实施防御,就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因为核弹在大气层内爆炸会产生剧烈的冲击波,被击碎的彗星碎片们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但就连6500万年前,那颗10公里直径小行星都没能让地球生命彻底绝种的情况下,在地球已经出现人类文明的今天,不论是早已化为碎片消失在木星云海的SL1,还是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其他"威胁天体",其实都不可怕,毕竟科技一直在进步,且人类文明不会永远留在地球上,就像鸡蛋不会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木星:太阳系清道夫
作为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地球的空间位置不可谓不优越,但真正让地球孕育出生命的除了空间位置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木星。
作为太阳系内体积和质量最大,卫星数量最多的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在用自身的巨大引力吸引着流浪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太阳系小行星带内的50多万颗小行星,同样也是因为木星的存在才保持稳定的。
地球真的很容易被撞上吗?
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km/S,因此来自太空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如果是掠过地球的话,它们的速度必须低于11.2km/S才有机会被地球捕获,进而撞上地球。
但太空中的天体很少具备这么低的速度,所以理论上小行星或者彗星想要撞上地球,只能是它的轨道恰好与地球重合,但这种几率太小了,也太难了。
地球与月球之间38万公里的距离,足以塞下太阳系剩余所有行星,太阳和4.22光年外的比邻星同比例缩小后,相当于两颗相隔数百公里的葡萄,而小行星与地球的类比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一颗小行星直挺挺撞上地球的“难度”,好比从美国东海岸开一枪击中西海岸的一枚硬币。
因此不管是小行星还是人类的探测器,在宇宙中飞行时都不需要担心自己会撞上其他天体,因为太空真的“太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