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纳堂嫂入宫,后来为什么“退货”?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十二月,李世民在宫中宴请新任的代理侍中王珪。皇帝的宴席自然少不了佳丽相伴,其中一位坐在李世民身边陪酒的绝色美女格外引人注目。当然,皇帝的女人谁也不敢多看,更不敢多问,所以王珪只是埋头喝酒,李世民问什么他答什么。

酒过三巡后,李世民开始有点飘飘然,他指着身边的美女说:“这位美人以前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这家伙早先杀了她的老公强行将她占为己有。”此处有必要说明一下,庐江王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兄。原本跟隐太子李建成走得很近。“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瑗担心李世民清算“太子党”,于是在他人的怂恿下起兵造反,可结果军队还没完成集结,李瑗就被他手下大将王君廓给砍了,一场造反行动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李瑗的爱妾也因此被发往长安“籍没入宫”,成为李世民后宫团中的一员。但从家族辈分上来说,这位美女还是李世民的堂嫂。

李世民说者无心,可坐在下面的王珪听不下去了。他对李世民说:“陛下认为庐江王这样做对还是错?”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说道:“杀其人而夺其妻,这是人干的事吗?你怎么还问是对是错?”

听到李世民这样肯定地回答,王珪开始跟李世民讲起了一个小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攻灭了邻近的郭国。几年后,齐桓公来到当年郭国的领地视察。他问现场一位老者可知郭国为何灭亡,老者说:“因为国君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大感不解问道:“既然郭国国君知善恶,明是非,为什么郭国会在他手中灭亡呢?”老者回答说:“国君知道什么善却不去做,知道什么是恶却不去改,所以国家才灭亡了。”

说到这里,王珪把话锋一转又说道:“如今庐江王的美人尚在陛下左右,臣自然觉得陛下认同庐江王杀人夺妻的做法。可陛下又问臣庐江王的做法是对是错。如果陛下认为庐江王的做法不妥,那岂不是如郭国国君那样,知善而不为,知恶而不改吗?”

听完王珪的这番话,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便大笑起来,称赞王珪说得很好。当天李世民就下令将这位美人送回故乡。

李世民身为帝王之尊,后宫中多收纳几个美人算不得什么恶行。李瑗的姬妾也只是按照正常流程籍没入宫,在李世民看来完全合情合理,所以他才会同王珪聊起李瑗杀人夺妻之事。可王珪讲述的小故事让李世民意识到,其实自己的做法也与李瑗无异,因此他当即决定忍痛割爱,将美人还其亲族。

明君不是不会犯错,而是在知道自己犯错后有承认错误的肚量,以及修正错误的决心。历史上的帝王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能流芳百世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无非是渡人容易,渡己难。李世民有从谏如流的胸怀和决心,所以他手下才有魏征、王珪这些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明君和贤臣总是相辅相成,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