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多,三杨大街北段的菜市场门口,张奶奶在地面上铺了一个大的蛇皮袋,上面摆了一些青椒、番茄和生菜,菜摊旁边立了一个付款二维码。
一个中年妇女走过去,挑了三个番茄,一共是两块钱。
扫描二维码后,她发现付款页面的头像是一个年轻女子。
“大娘,这不是您的付款码吧?”
“是我儿媳妇的”,张奶奶叹了一口气。
中年妇女大概明白了些什么,“您的付款码呢?我把钱直接付给您。”
“这些东西我都没有的,闺女,你给我现金吧。”
这位中年妇女去附近的便利店换了零钱给张奶奶。
张奶奶摸着两张纸币说,这是她这个月以来第一笔可以留给自己的钱。
这个真假不知的故事,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点赞上百万。
评论区里,有人反驳故事浮夸,有人唏嘘感慨,但更多的人说,自己身边随处可见“张奶奶”。
凡事都有两面性,科技也是。
它可以为一些人提供便利,也可以给一些人制造障碍。
数字时代下,张奶奶这样的人有很多。
他们每天辛苦谋生,却因为不懂得新型支付方式,失去了生活中部分应得的权利。
和主流支付方式的格格不入,让他们成为利益的被剥夺者。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5亿,但使用网络的老人仅占11%。
因为不了解线上购物、微信、朋友圈,他们逐渐消失在网络世界。
一位94岁的老人被一对中年夫妻抬进了银行。
老人头发花白稀疏,佝偻的身躯显得她十分瘦小。
这天,儿子和儿媳陪老人来激活社保卡。
银行此前通知,激活社保卡需得本人亲自办理,但老人腿脚不便,儿子和儿媳就抬着母亲来了。
幸好,他们家离银行只有三百米。
三个人一起来到了自助机前,儿子刷了身份证、输入母亲个人信息后,屏幕上弹出来“人脸识别”的要求。
年迈的老人已经无法挺起腰背,身高仅到自助机屏幕的下方,根本看不到上方的摄像头。
图| @star星视频截图
电子屏幕上,人脸识别还在上下扫动。
无奈之下,儿子抱起母亲, 勉强对准自助机上的摄像头,儿媳急忙在旁边处理屏幕上弹出的信息。
这位高龄的老人,被儿子用双手架了起来,双腿弯曲,整个人看起来十分吃力
在三个人手忙脚乱地协助之下,这位老人终于激活了自己的社保卡。
人脸识别,对于年轻人来说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没有一丝体面可言。
有孩子陪伴身边尚且如此为难,那些孤寡老人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陌生的产品?
在2021年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我国非网民的主要群体。
因为不上网,生活中的某些时刻寸步难行。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一位58岁的大爷去火车站买票,但被工作人员告知因为节假日,此时没有余票。
大爷有些着急:“怎么才能买到票?”
工作人员说后面还会不定时放出余票,让大爷先下载买票软件,随时留意出票时间,看到余票抓紧去买。
大爷听得迷迷糊糊,在一个年轻人的帮助下完成下载、注册、绑定,又学着怎么买票。
接下来的一天里,大爷一边练习买票步骤,一边盯着余票变化。
深夜,余票显示“有”,大爷赶紧戳进去,界面却显示需要抢票。
大爷懵了,但还是点了“抢票”。
接下来的页面是大爷从没见过的“候补”“加速包”“双通道抢票”“好友加速”等等。
图| 网络
大爷急得上火,赶紧给儿子打电话说明情况,儿子立即远程指导父亲如何候补抢票,如何购买加速包,手忙脚乱过后,大爷的抢票成功率显示为“75%”,还需要等待抢票结果。
两天后,软件提示抢票成功。
直到坐上火车的那天,大爷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
这一路坎坷的买票之路,若是没有年轻人和儿子的帮助,在故事一开始,大爷就已经被踢出了局。
节假日买票,只是年轻人和购票APP的一场狂欢。
而老年人,从来都没有被算入其中。
科技给很多人带来加速度,唯独把他们留在原地挣扎。
他们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学习了大半辈子的行为规则,在短短十年间被彻底颠覆。
他们彷徨于科技时代的潮流中,茫然无措成了他们的常态。
而这个社会,一边呼唤爱与关怀,一边将他们排除在外。
网络虽然忘记了他们,但网络骗子却一直记得。
今年的315晚会上曝光了这样一条信息:在软件商这里,老人的标签是”容易被诱导“,所以老人的手机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垃圾软件。
70多岁的李奶奶,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用新买的手机看新闻和小说。
但是每次正在看新闻时,手屏幕上就会弹出“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
慌忙之下,李奶奶赶紧按照提示给手机杀毒、清理垃圾。
但慢慢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机越用越慢。
仅仅半个月,李奶奶的手机里就多出了十多款杀毒软件。
315晚会揭露:这些“安全提示”的APP表面上是在清理手机垃圾,实则是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打上“容易被诱导”的群体标签。
于是,各种低俗、劣质、具有欺骗性质的广告和内容,就会被推送给老人。
因为不了解这些垃圾软件的营销套路,70多岁的李奶奶被“杀毒”软件裹挟。
幸运的是,李奶奶未遭受损失,算是网络诈骗中的“幸存者”。
时间往前推几个月,惨的是61岁的黄阿姨。
因为对网络技术的单纯认知,她陷入了骗子的圈套里。
“全国人都知道,靳东喜欢我。”黄阿姨对记者说。
图| 网络视频截图
“靳东”会给她100万,给她买房。
在黄阿姨眼里,靳东是真的喜欢自己。
图| 网络视频截图
“姐姐,弟弟想你”
“亲爱的姐姐,我一直给你发消息,你怎么不回我呀”
“姐姐你为什么没有买我的东西啊”
“弟弟今天没拍戏,开直播跟姐姐聊天”
“找了几款代言的茶,出厂价送给姐姐”
......
这些话,全部出自这个假冒靳东的骗子口中。
图| 网络视频截图
为了回馈“靳东”的爱,黄阿姨在“靳东”的直播间里花了很多钱。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只是一场劣质可笑的骗局。
谎言的成本很低,只需要一张明星的照片,一个处理视频和音频的软件。
即使如此,仍有大批的中老年妇女去相信、去感动,甚至想要和“靳东”私奔。
这群骗子利用中老年人对网络的陌生,消费她们的情感,诈骗她们的钱财,让她们本就贫瘠的情感和钱包雪上加霜。
假靳东和黄阿姨的故事随着平台的监管逐渐落下帷幕。
但假刘德华、假钟南山、假白岩松......还在各大平台上频频出没,成为杀死老年人美好晚年的侩子手。
《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一书中提出,如果将被骗广泛定义为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中老年人表示在互联网上上当受骗过的比例是67.3%。
其中,喜欢养生保健类文章的中老年人当中有66.6%的人曾经在互联网受骗上当,并且在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优惠打折团购商品方面,老年人被骗的比例超过50%。
他们是现代文明的奠基者,却因为年迈而被现代文明伤害。
被抛弃的一群人驻留原地;
想挣脱的另一群人努力追赶。
却没想到,一个简陋却残酷的科技陷阱,足以毁掉所有希冀。
“我注销了我爸的支付宝账号。”
“因为他被人偷开花呗买了东西却不自知。”
前两天,微博博主@壮士来一发嘛讲述了自己父亲想在网上买医疗保险,却被人偷开了花呗的事。
博主的爸爸听说支付宝可以买医疗保险,就让工厂的年轻人帮忙下载购买,每月从花呗扣除20块钱。
但从今年1月份开始,扣除数额变成51块钱。
博主查了记录,发现去年有人利用爸爸的花呗,分12期买了一件500多的衣服。
担心爸爸再次受骗,博主决定还掉剩下的钱,并注销账号。
这个时代,科技更迭越来越飞速,而一些人因为老去行动越来越迟缓、手指越来越笨拙,被科技抛诸脑后。
图| 网络
许多网上办事、看病就诊因为APP或小程序变得高效,但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却寥寥无几。
图| 网络
家居因为科技变得智能,但被科技遗忘的老人却连厕所都不敢上。
《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中提出,“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老年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弱者。在日常生活与互联网交织在一起的真实世界中,老年人和我们一样,同属于这个空间中平等的一员。”
可鲜有人愿意等待这“平等的一员”,想赶上时代,年迈的身躯只能拼尽全力冲刺。
就在之前,嘉兴图书馆开办的老年人手机培训班,学员人次近万。
从下载微信到注册成功,需要花一小时的时间,像极了孩童初识文字的样子。
但他们仍没有放弃。
图| 网络
记忆力不够好,反应不够灵敏,行动不够迅速,模糊的视力也看不太清楚屏幕上的小小图标……
即便如此,也想融入这个数字时代,和年轻人一样用科技方便自己的生活。
如今,5G时代的蓝图已经展开,新的科技成果正准备破土而出。
但有的老人还没搞清楚4G时代下诞生的短视频和直播,甚至连对3G时代下的网络购物都一知半解。
人终将会老去,但科技不会。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不妨拉他们一把,就当拉未来的自己一把。
曾几何时,老人教我们说话识字、探索未来。
如今角色调换,该我们来教老人重新认识世界了。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
动物且然,况于人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橙子味的糖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