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小说中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算病句还是笔误?

这句话听起来是一个病句,但是从鲁迅基于同情的角度来说的话,这只是他用来表示不乐于听到孔乙己独自死去的悲惨情景的一种情感抒发罢了,这才在一句话当中用了“大约”跟“的确”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词语,并不能的确是鲁迅的笔误。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名周树人。他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同时还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跟随其他人一同前往日本学医的时候,发现治病救人并不能改变国人悲惨的命运。特别是在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的时候深受刺激,发现不少国人的愚昧,决定弃医从文,希望以此来唤醒众多国人。

鲁迅这个名字是他在回到中国后,在《新青年》上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随着《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爆火之后,鲁迅这个名字很快就被文学界的文人知晓,这个名字同样伴随着周树人一生,比他的真实名字更出名。

鲁迅的一生写过不少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都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批判,但也有不少是对文学的研究,所以他才会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方面有重大的影响,就连韩国跟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思想文化领域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鲁迅写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出自他写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也是他在五四”运动之前,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虽说写的是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小人物孔乙己,在众人的嘲笑下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依然没有放弃作为读书人的自尊,即便如此依然看不起默默劳作的劳苦大众。从侧面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一级封建制度下“吃人”的本质。

虽说当时已经是20世纪初,科举制度也已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依然在当事人的心里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当初的传统,不少封建教育依然盛行,所以鲁迅才以孔乙己为主人公,写下这个让人深思的短片小说。特别是最后那句看起来像病句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对那些依然处昏迂腐、麻木不仁的底层劳动人民的一种可怜跟惋惜之情。

与其说写的是孔乙己这个人,倒不如说写的是处于旧社会生活下的众多老百姓。孔乙己只不过是他们众多人当中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孔乙己这样的人。他们一直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却依然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真正成为人上人,从处于剥削阶级的最底层摇身一变成为剥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