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马哈鱼之殇:黑龙江上游放流,却为俄罗斯做了“嫁衣”?

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黑龙江有南北两源,以南源额尔古纳河为河源,全长4440公里,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峡。

在黑龙江中,最著名的要属大马哈鱼了,大马哈鱼属于鲑科鱼类,是一种著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每年春天,幼鱼刚孵化出来,就从黑龙江以及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顺水而下进入大海,摄食生长。经三、五年成长之后,到九月初,成熟的大马哈鱼要产卵了,它便离开海洋进入江河,溯流而上,越过鄂霍次克海,回游到乌苏里江和黑龙江。

它们在江河淡水中出生,却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长大,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黑龙江畔盛产大马哈鱼,是“大马哈鱼之乡”。

大马哈鱼曾是黑龙江流域著名的经济鱼类,建国初期,黑龙江里的大马哈鱼连年丰收,1951年产量首次突破2000吨,定格在了2085吨;到了1963年更是达到了创造记录的4500吨,捕获126万尾。

然而到了后来,大马哈鱼产量一直在减少,1983年,产量急剧减少到了484吨,捕捞量只有14万尾。从1985年到2000年,大马哈鱼的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最低的一年只捕捞了1.1万尾,因为濒临灭绝,大马哈鱼甚至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很多人就有这个疑问,黑龙江15万渔民,为何留不住一条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的溃败

大马哈鱼产量急剧和渔民的过度捕捞离不开关系,很多时候,大马哈鱼还没有等到产卵期,就遭到大量捕杀。在鱼类繁殖这个关键时期进行过度捕捞,严重破坏野生鱼类的正常繁衍生息,造成整个流域的大马哈鱼种群数量锐减。

此外,经济发展的原因,从7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大规模兴建水电大坝,阻断了多条洄游通道。

另外,黑龙江支流被不断填埋、改道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产卵场地的江底都被人工硬化。许多的产卵场也遭到了破坏。

我国大马哈鱼的集中产区在乌苏里江下游及黑龙江中游下段,位于抚远县境内。黑龙江右侧中方沿岸多为林区,并具有多条河流,,水质清澈, 具备大马哈鱼需求的产卵场条件, 是其良好的产卵场所。右岸大小支流中约有 50 %是大麻哈鱼的产卵河, 产卵场总面积为240 万平方米, 而乌苏里江的七星河 、挠力河等支流曾记载有产卵场 180 万平方米。

而近年以来,一些传统的产卵场, 如汤旺河、挠力河等已多年不见上溯鱼群,大麻哈鱼主要产卵河流— —呼玛尔河、逊别拉河已基本绝迹。大麻哈鱼的产卵场面积已极具锐减。

随着工业的发展,黑龙江流域污染不断加重,大马哈鱼的生存环境也变得恶劣,同类之间竞争情况不断加剧,这也导致了大马哈鱼的个体大小呈小型化、低龄化趋势。

在上世纪60年代,大麻哈鱼的平均体重在7斤左右,10斤以上的也很常见。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大麻哈鱼的均重降低到了5斤左右,最大的个体也不超过10斤。

根据科学家的长期监测,1963 年大马哈鱼雌鱼的肥满度系数为 0.74 -1.05, 雄鱼为 1.07 -1.15 ;1983年乌苏里江大马哈鱼雌鱼肥满度系数平均为 0.97( 0.93 -1.00) , 雄鱼平均为 1.08( 1.01 -1.19) ;而到了2002年雌鱼的肥满度系数平均为 0.87 ( 0.62 -1.09) , 雄鱼平均为0.91( 0.75 -1.07), 较以往明显下降,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麻哈鱼的重量增长状况不佳, 营养条件恶化, 育肥场饵料竞争激烈。

这也导致了大马哈鱼的繁殖能力正在逐渐下降。从之前的4000枚降低到了近几年的3000枚,最小怀卵量甚至只有1300枚,而这非常不利于大马哈鱼种群的繁衍。

正是在这种种原因下,大马哈鱼资源量大幅减少,从过去洄游时“江河拥塞”变成今日的难以寻获。

为此,黑龙江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大力治理,国家采取人工增殖的方式来维系大马哈鱼的种群数量。1998年国家第一次放流大马哈鱼,第一次放流只放了20万尾,2018年一次可以放流200万尾,2021年又放流了80万尾大马哈鱼幼苗。

随着国家的努力,大马哈鱼数量开始慢慢恢复。为了防止大马哈鱼再遭过度捕捞,黑龙江还设立了新禁渔期。

但是许多科学家担心,中国的增殖放流或将给俄罗斯做“嫁衣”。

或将给俄罗斯做“嫁衣”

黑龙江流域下游在俄罗斯境内,成熟的的大马哈鱼越过鄂霍次克海,才能回游到黑龙江流域。

每年俄罗斯在黑龙江捕捞了大量大马哈鱼,而且俄罗斯偷渔情况非常严重,以勘察加半岛为例子,堪察加岛偷渔的规模相当巨大,每年至少1 .2亿磅的大马哈鱼捕捞量中大部分为非法的辛迪加组织所控制,研究人员称偷渔者的捕鱼量等同甚至超过官方的捕捞记录,这使许多河流的渔业资源受到威胁。

2011年日本核泄漏,可能导致周围大面积水域污染,渔获跌成了白菜价,俄罗斯渔业部门立即停止了捕捞行动。结果就是,我国抚远渔业部门检测数据显示,当年洄游产卵的大马哈鱼数量不少,足有数十倍。事实证明,俄罗斯在中下游的过度捕捞,直接造成了我国大马哈鱼的产量减少。

我国是大马哈鱼鱼源国,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鱼源国对溯河性鱼类资源享有第一利益并负有主要责任,我国应该与下游加强沟通,制定合理的放流、捕捞制度。从而保证大马哈鱼资源可以持续发展。

大马哈鱼资源的保护是一个急迫而持久的任务。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不断地为资源的再生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使生态环境稳定, 保持良性循环, 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