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丑闻事件!食品巨头操作科研,欺瞒大众50年,但历史还在重演

自打伽利略,牛顿等人建立起了现代科学的大厦,科学带领着人类一次次突破认知的界限。不过,“科学”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有利于全人类文明的发展,用得不好甚至会伤害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科学界,利用“科学”的名义欺瞒大众的事情并不少。如果要问其中哪个事件最恶劣,那关于“糖”的丑闻一定是其中之一。那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欺瞒大众50年的“论文”

《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揭露了一件欺瞒大众50年的丑闻,这篇论文一发表就使得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学术圈正在争论冠心病的饮食诱因,一共有两个派别,一个派别主张“糖”是冠心病的饮食诱因,一个派别是主张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才是冠心病的饮食诱因。

原本两派炒的热火朝天,结果没想到的是,哈佛大学三位著名的教授突然横插一杠,他们一同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一篇论文,三位作者在论文里声称,他们审查了各种研究和实验,所有这些研究中涉及到糖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都有重大问题,他们认为糖与心血管疾病不存在相关性,所以糖不可能是冠心病的饮食诱因。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在饮食当中减少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才能够有效的减少冠心病。

由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医学界属于最具有分量的医学期刊,与《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被认为是“国际四大医学期刊”,又因为三位作者都是行业内顶尖的学者。基于这两点,学术圈开始接受了这篇论文的观点。

而这个观点经由专家们的推广,开始在大众中传播开来了。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就直接被认定为冠心病的饮食诱因,而且深入人心。连美国政府发布的第一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都采用了这个观点。在第一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赫然写着“减少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经过这一篇论文,糖与心血管疾病彻底划清了界限。

真相浮出水面

后来,有一位叫做斯坦顿·格兰茨(Stanton Glantz)的牙医,就发现糖实际上是和心血管疾病有相关性的,而整个健康饮食产业界竟然认为没有相关性。这让斯坦顿·格兰茨感到十分惊讶,也让他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他投身相关领域的研究,成为了一位医学教授。他在哈佛大学里就发现了当初三位哈佛大学的教授和糖业行业有着密切的书信来往。这些书信来往也揭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

上世纪60年代,制糖业巨头的高管聘请了这三位哈佛大学的教授,要求他们把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诱因归纳为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的过多摄入,并否定糖类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为答谢,这三位哈佛大学教授可以获得6500美金,大致相当于现在5万美金的水平。

这三位哈佛大学教授真的就照做了,他们刻意地裁剪和拼接各种研究和实验,让论文看起来糖类和心血管疾病无关,并与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有关,然后选择了一个顶级的医学期刊进行发表,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学术造假行为。

于是出现了前面说的那种情况,误导了民众。更让人无奈的是,有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后来甚至参与了《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编写,所以这个观点编入《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就不足为奇了。多亏了斯坦顿·格兰茨,否则现在应该还有很多人被蒙在鼓里。“糖”并非是人畜无害的,实际上过量的食用糖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历史还在重演

这种利益集团直接影响学术研究并不是孤例,现在依然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举个例子,汽水行业的某些企业就曾经试图影响科学研究,他们试图证明汽水和肥胖没有相关性,而只和缺乏运动有相关性。

当然,他们最终没有得逞,但我们永远不知道还有哪些研究曾经或者现在受到过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科学界对学术研究的加强审查是势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