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剧中的众多化学实验镜头让不少化学工作者们甚是抓狂,编剧们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导致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化学知识,比如实验室的瓶子一定是五颜六色的;做实验必须冒泡泡或者冒烟;任何东西放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物质;莫名其妙的反应装置(一大堆连在一起还没连全的反应仪器在电影中随处可见);科学家研发出一个能腐蚀一切的并且他能找个容器装他的物质……
一、 王水是万能的东西
王水可能在编剧们眼里总是个万能的东西,因为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化学老师就反复强调,最强的不是硫酸,不是盐酸,也不是硝酸,是王水!所以,王水在众多影视剧中充当了及其重要的角色,而这以电影《黄金大劫案》为典型代表——“王水化黄金”。剧中高潮是一辆满载王水的车子冲向金库,8吨黄金迅速化为溶液,顺着下水道哗啦啦流进了河里,挫败了日本人的阴谋。
三点质疑:所谓王水,通常指的就是用盐酸和硝酸按照3:1的比例(体积比)混合起来的物质,那么问题来了,在抗战时期物资如此缺乏的时候这两样东西都不好买吧?而且要溶解8吨黄金得需要多少盐酸与硝酸啊?
一般认为,王水溶解黄金,实际上形成了AuCl4的配合物,从化学计量比看,每溶掉1克黄金大约需要1.72毫升盐酸和0.57毫升硝酸,也就是大概2.86克王水。因此,溶掉这8吨黄金,从理论上说22.9吨王水就够啦。考虑到还有一些王水会被金库的墙壁、地板给消耗掉,大侠们准备个25吨王水是比较保险的。而二战期间硝酸被各国视为战略物资,个人要购买这么多硝酸一定会被怀疑,总不能说:“哦,我买来洗厕所吧?!”
除了不好买,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如何防护。主角们在倒王水时,千万别忘记带上防毒面具,再不济也得搞个加厚、浸泡过减水的口罩备着。因为从盐酸、硝酸刚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开始,附近就会形成浓密的酸雾,周围根本呆不住人。当两者混合成王水,再去溶解黄金时,还会附带生成一氧化氮,再迅速变成二氧化氮,这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毒性很大的气体,呈红棕色的雾状,人体吸入之后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轻者咳嗽不止,重则可能导致水肿,那可是要命的事。
最后就是王水反应速度的问题,因为王水对黄金的溶解速度并不算快,即便在煮沸的情况下,王水也需要十到二十分钟才能充分溶解黄金,在室温下速率就更慢了。加上金砖是一块一块整齐的叠放起来的,真正能接触到王水的表面积很有限,反应速率就更加受限。但是电影中,那王水化了黄金,能化就算了,还这么快!这王水比什么杀伤性武器都牛了。
二、 这不是科幻片
在电影《厨子 戏子 痞子》中,河豚毒素被作为疫苗,河豚毒是神经毒素和疫苗半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要注意他发现两个化学式相同就认为河豚毒素是疫苗,同分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两个基本不可能是一种东西,生物大分子就算一个手性碳原子的不同代谢过程也会完全不同。影片最后的随风扩散的疫苗治愈了整个城池的人……注意,是随风扩散……让我想起了超凡蜘蛛侠结尾的可以对范围内的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的神奇东西,但是,好歹蜘蛛侠是科幻啊!
三、 神人和神仪器
仪器好神奇啊,随便拿点东西放进去就知道是什么物质……在显微镜下扫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细菌……《犯罪现场调查:纽约》中最受不了的是什么样品都可以打GC-MS,然后就判断出来是什么了……我们自己合成纯度90%的样品都是乱糟糟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吸收峰,你从犯罪现场搞来的样品都没得到纯化,什么都在里面,就分析出来了……
化验个DNA之类的刷刷刷一起就出结果了,实际上采样+仪器分析需要好久的啊,我们化学党的《分析化学》不是白学的啊!
《神探夏洛克》中,虽然很爱卷福,但是做X-RAY扫描不用设定真空么?不带防护镜真的没问题,话说配个溶液做个反应好歹带个手套什么的。实验室里五颜六色的溶液是什么东东?量筒能用来长期装溶液吗?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电视剧也不是真是的,娱乐娱乐就好,没有必要太过于认真。
作者:姚威
审核:李继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