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纸币的那些事儿

纸币的先辈们

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的人,已经习惯了用纸币来进行各种货物的购买与交易,对于我们来说,用一张官方发行的这种花花绿绿的纸片来换取我们想要的产品与服务是一件再司空见惯不过的事。然而,让时光倒流一千多年,如果我们拿着一张纸就想去商铺那儿拿走东西,你可能得先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家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时候,采取的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我需要你的牛,你需要我的羊,我们双方谈妥认同一头牛和三只羊相等,交易就可以成立了。而这种方式,很明显存在着坐地起价和很难谈拢的问题。于是,古人的智慧开始寻找“一般等价物”。人类最早逐水草而生,所以贝壳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于是贝壳就成了最常见的“一般等价物”,我们现在与钱财货币相关的汉字中,“贝”字旁占了相当大的数量与此有着深厚的渊源。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如铜、银、金等。这些贵金属很小的重量就具备很高的价值,使人们便于携带,而且它们化学性质稳定,又便于保存并且保值,所以它们就形成了“金本位”的货币价值体系。

纸币的诞生

“金本位”,看上去、听上去都很美好,似乎本不该有纸币的什么事儿了。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往往会在其通向完美的道路上产生新的变革。“金本位”契合着人们以物易物的传统心理,但是,贵金属虽然化学性质稳定,物理性质却不是万无一失。在流通的过程中,贵金属不断处在磨损之中,上个月的一两银子,这个月可能只剩下九钱重了。磨损不可避免,事实上就是大家都在蒙受损失。这种情况人们肯定不能容忍。而事实上,人们也已经意识到,其实只要大家都认为某个东西值某个钱,那么管它是张纸、是块布、还是片树皮,它就可以当做那么多钱的“一般等价物”。

这种思想仿佛潮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北宋真宗年间,最早这种事实上不值钱的“等价物”终于诞生了——那是一种盖着官印的大票,起源于四川民间商人中间,它是用雕刻的木版套色印刷的,拥有着独特的仿伪措施——它叫做“交子”,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纸币,它比欧洲第一次出现的瑞典纸币要早半个多世纪。

从纸币到数字

其实交子和现在的纸币差别还是非常大的,与其说它是纸币,倒不说是像现在的支票。交子代表多少钱需要在使用时填写,然后经过专门的交子铺来兑换成“金本位”的货币,而这个兑换需要收取每贯30文(3%)的手续费。虽然最初的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商人间的信用凭证,但无论怎样,拿着纸片进行交易从此成为了现实。

然而,事物的发展是永远向前的。就在纸币经过千年时光的流转已经如此成熟之际,人们又开始觉得它越来越不方便了。一张卡带着一些电子数据,与一大堆纸片相比已经越来越展示出其无比的魔力,在欧洲,收现金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件需要先问清楚的事情。纸币,也许终究有一天,也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吧。不过未来的钱到底会怎样,就留给现在的我们去尽情想象吧!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