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不靠谱,为何子午谷奇谋被弃用,而偷渡阴平就能直取蜀汉

“子午谷奇谋”可能是三国纷争时期,乃至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说它“悬”,其一就是因为这个“奇谋”未能实施,其二乃是后来曹魏军事奇才邓艾,还真就“偷渡阴平,完成直取蜀汉”。于是乎,有很多历史爱好者朋友们认为,诸葛亮未采用魏延的奇谋之计乃是一大败笔。

咱们今天就来比较这“子午谷奇谋”与“偷渡阴平”的异同之处。

上图_ 子午谷奇谋

先说“子午谷奇谋”。

关于这一计谋的方略梗概,相信大家都比较清楚,本文就不用过多笔墨复述了。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之呢?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原因主要有二:

1. 风险性太大,成功概率太低;

2. 诸葛亮本人处事谨慎,主观意愿上没有“风投”打算。

基于上述两点主因,“子午谷奇谋”被历史抛弃了。

至于“子午谷奇谋”的风险之大,此乃古今共识,不必论述。那么,诸葛亮应不应该谨慎呢?亦或说是否只是因为谨慎而弃用这一奇计呢?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首先要说,诸葛亮的谨慎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蜀汉是以国力弱势的一方,挑战实力比自己强劲许多的曹魏。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首战成功与否,对于整个后续的军事行动影响甚大。倘若“子午谷奇谋”没有成功,魏延一旦被困,诸葛亮势必要出兵相救,因为魏延对于蜀汉太重要了,诸葛亮不会轻易放弃而见死不救。如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所有战略计划全部打乱,蜀汉很可能会是溃败,后果不言而喻。

说到这就是另外一点,诸葛亮弃用魏延奇计的另一些原因,就是此次北伐的战略意图并非要一口吃下关中,而是要夺取陇右。所以,诸葛亮此次北伐并没有选择,直接从汉中进入关中平原的常规道路,而是利用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选择了出祁山这条最绕远的道路。其实,诸葛亮的目标是陇右,并不是关中。换句话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与诸葛亮的根本战略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基于上述分析,诸葛亮不可能采用“子午谷奇谋”。

上图_ 魏延(?-234年)

退一步讲,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正如魏延所提之战略,就是诸葛亮拨出一万士卒,由魏延实施“子午谷奇谋”,自己照常依照原计划进攻陇右,这到底有没有机会成功?历史不能假设,而且战争这个事情没有绝对结果。但就第一次北伐的过程来看,“子午谷奇谋”成功可能性太渺茫了。

且不说魏延这五千精兵加五千后勤队,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出那条荆棘密布的子午道(后来曹魏大司马曹真伐蜀,在子午道上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可见其险峻)?就算这五千精兵都能以满血战力进入关中,以曹魏关中守将的能力(除了曹操女婿夏侯楙)以及后来曹魏军队支援调度之迅速来看,魏延夺取长安或者潼关的可能性太低,即使夺了城池,恐怕也守不住。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魏延说:“汝欺中原无人乎?”

实际上,这种军事行动上的必要谨慎,并不是诸葛亮独有的特质,孙吴中流砥柱陆逊亦是如此。石亭之战,陆逊大败曹休。孙吴这边朱桓就就提议,自己领兵切断曹休退路,不但能够擒获曹休,甚至可以占据寿春。此计一旦成功,孙吴将收复江淮,其意义十分重大。然而,陆逊同样因为风险大而不予采纳。

上图_ 偷渡阴平

说完“子午谷奇谋”,再聊聊邓艾的“偷渡阴平”。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偷渡阴平”是同样的“不靠谱”,因为就连邓艾本人在兵临成都城下之前,都不敢奢望有如此成就。那么,为什么邓艾就成功了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邓艾本就是一位被低估了的军事奇才。

邓艾早年之所以没有太大的名气,一来是自己有口吃的问题,二来就是邓艾出身平平而被埋没。直到,邓艾积极经营寿春屯田而被司马懿发掘,邓艾终于在曹魏末期得以重用。关于这次“偷渡阴平”的计划,也是在蜀汉姜维带领大军,巧妙地摆脱诸葛绪与邓艾的合围之后,完全由邓艾策划与实施的一条“风险大,回报也大”的奇袭之策,并不在此次曹魏伐蜀的原计划之中。

笔者甚至认为,邓艾本人对这次伐蜀十分重视,期望以此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能够实现家族在阶层上的突破。因此他早早就做了许多功课,对蜀汉地理做了充分了解,否则他怎能如此准确地找到,突破蜀汉天然屏障的命门?甚至可以说,“偷渡阴平”就是邓艾早已为自己定制的,合围蜀汉大军不成的替补计划。

二、曹魏国力允许邓艾的冒险。

与当年诸葛亮北伐,敌强我弱不同,这次曹魏伐蜀,军事实力上是占据绝对优势。正如司马昭所说:“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这话未免有些托大,但确实反映出此时两国整体实力之差距。

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此次曹魏伐蜀可谓是志在必得。曹魏的战术上十分明确,就是要消灭掉蜀汉最后的战争强人——姜维。但在姜维的成功摆脱了敌军包围而占据剑阁之后,曹魏伐蜀主帅钟会已经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就在钟会处境十分尴尬之时,邓艾的奇袭成了他最后的希望。此外,钟会并不十分在意,损失邓艾以及那万余人。倘若邓艾果真成功而围困成都,迫使姜维大军放弃防守剑阁而回援(这本是邓艾奇袭的最高期望,并没做一举灭亡蜀汉的准备)的话,钟会大军就可以从容入蜀,如此攻取蜀汉指日可待。

上图_ 姜维(202年-264年)

三、蜀汉统治的极度腐朽,注定了它的灭亡。

就钟会而言,邓艾的“偷渡阴平”只是一个“死马当活马医”的计策,没想到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邓艾凭借万余人(与当面“子午谷奇谋”要求人数大抵相当),需要一路披荆斩棘,翻越三五百里,荒无人烟的山区。然后,还要凭靠剩下战斗力,攻克蜀汉的各路城池以及驰援军队,想一想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由于蜀汉统治的腐朽,很多蜀汉人早已对政权离心离德,精神上早就叛离了蜀汉。所以,当邓艾率领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出现在蜀汉地界时,很多蜀汉守将选择的不是抵抗,而是望风而降。最终能为蜀汉挺身而出的,还是那几个对蜀汉有着特殊情节之人,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以及那位不得已而归降曹魏的黄权之子黄崇等人,誓死保卫着蜀汉政权。可惜,当兵粮都得到蜀汉降将接济之后,邓艾已然看到蜀汉政权的穷途末路,凭借着个人的顽强不屈以及过人的军事智慧,一举消灭蜀汉最后的挣扎。后主刘禅本就不是有作为的货,在诸葛瞻等人相继战亡之后,在群臣的一片请降之声中开城纳降,至此蜀汉政权灭亡。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倘若蜀汉不是那么的腐朽,料他邓艾即便是再有能力,恐怕也很难奇袭成功。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成王败寇已成定局。

立下不世之功的邓艾,本应该成为人生赢家,准备迎接无数荣誉才对。然而,懂军事但不懂政治,更不懂人心的邓艾,反遭到钟会诬陷,最终被司马昭心腹卫瓘授意杀死。而那位有才无德的钟会,最终更是鬼迷心窍的妄图继承蜀汉而自立,最终亦是死于非命。

真正的赢家,只有那位已然掌控曹魏政权的司马昭。论阴险,试问谁又是司马氏父子的对手?

作者:王金百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陈寿(晋)/著

【2】《三国演义》 罗贯中(明)/著

【3】《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郭建龙/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