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交配之后,雌性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雄性会逃跑吗?

对于雌性螳螂而言,雄性不仅是配偶,还是食物。

对于雄性螳螂而言,交配虽然非常吸引人,但也会让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它们在靠近雌性时要小心翼翼,以免被配偶吃掉。

那么问题来了,雌性螳螂为什么要在交配时性食同类呢?没有了雄性,雌性又该如何繁殖后代呢?

性食同类

性食同类的生物有很多,只不过大多数都是昆虫。螳螂之所以要性食同类,在过去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雌性之所以要吃掉雄性,是因为雄性死亡之后依旧可以保持交尾动作,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细胞传递给雌性。

还有一些人认为,雌性吃掉雄性之后,更能够刺激它们排精,从而提高它们留下后代的概率。

还有人认为,雌性之所以吃掉雄性,是因为雌性在产卵期内需要补充营养,它们会在交配之后吃掉雄性,这样雄性即完成了交配,而雌性也补充了足够的营养,它们的后代成活率才会更高。而且,雄性的死亡还有助于节约能量,毕竟雄性在交配期结束之后就可以不再接受自然选择,即使它们死亡也不会影响种群的存活率,而雄性的大量死亡,能够使得雌性和它的后代觅食成功率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种群的存活率。

为了研究螳螂为什么要性食同类,1984年科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把螳螂分为三组,进行了一次性食同类的实验。

第一组是饿了很多天的螳螂,第二组是吃得半饱的螳螂,第三组是吃得饱饱的螳螂。然后将这些雌性螳螂和雄性放在一起,结果两位科学家发现,饿了很多天的螳螂在交配还未开始时,就疯狂进攻雄性,它们对于交配不感兴趣,所以就没把它们当作伴侣,而是当作食物。

而吃得半饱的螳螂也会尝试进攻雄性,但是进攻的行为一般放在交配过程中或者交配之后,不过它们捕食雄性的意愿并不强烈,大多数雄性螳螂都能够躲避。

吃得饱饱的螳螂则不会进食同类,在交配完成之后雄性的存活率相当地高。

通过该实验可以看出,雌性螳螂捕食雄性的关键是因为饥饿。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聪明的雄性会带着礼物给雌性,还有一些雄性会趁着雌性刚刚进食完而赶去交配,而采取这种策略的雄性幸存率远远比较高。

雄性消失了,雌性螳螂怎么办?

关于螳螂性食同类,人们不免有些担心,万一雄性全部被雌性吃掉了,那雌性该如何维持种群的数量呢?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雄性都会被吃掉,在自然界中有相当高比例的雄性,在交配之后仍能够幸存下来,只有体型较小,或者在雌性极度饥饿时与之交配的雄性才难以逃脱雌性的攻击。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为了交配以及避免被吃掉,一些雄性螳螂会攻击雌性,甚至会重伤雌性。由此可见,雄性螳螂也不是傻子,它们不会乖乖地等着雌性吃掉。

即使雄性在这一季交配期全部被雌性吃掉,螳螂种群也不会因此而灭绝,原因是下一个交配期到来时,又会有一批雄性达到性成熟。

这一点在袋鼩身上已经体现过,雄性袋鼩在交配季节来临时,体内的睾酮素会过量分泌,导致雄性袋鼩会疯狂的交配。过量的睾酮素虽然可以帮助雄性袋鼩交配,但也会摧毁它的免疫系统,导致90%的成年雄性袋鼩在交配之后死亡。

但等到来年时,又会有新一批的雄性达到性成熟,它们继续完成基因交给它们的任务:交配。

像袋鼩这样每到繁殖季节结束时,雄性就会大量死亡的种群都没有灭绝,更何况是螳螂这样仅仅只有一小部分雄性因为被雌性攻击而死亡。也就是说,雌性螳螂性食同类并不会给种群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这一交配机制才能够被螳螂保留下来。

总结

雌性螳螂之所以要性食同类,是因为在产卵之前它们需要进食大量的能量,而雄性螳螂对于它们而言也是能量来源,所以在交配之前或者交配过程中,它们可能会攻击对方。但雄性也会小心翼翼,它们会尽量避免被雌性吃掉,所以螳螂种群内的雌雄比例不至于失衡,种群能够继续维持。

即使螳螂种群的雌雄比例失衡,也不影响种群的延续,原因是雄性被雌性捕食时,大多是刚刚交配完,此时它们已经完成了交配的任务,即使消失也不会导致种群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