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熊孩子化”,环境因素很重要

图片来自pixabay.com

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即执行功能)可能并不完全由你的大脑决定。eurekalert.org网站当地时间4月5日报道,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理论,指出执行功能的发展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借鉴了起源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动态系统理论。动态系统理论通常被用于描述复杂的组织现象,如云的形成和鸟类的飞行模式。华盛顿州立大学人类发展助理教授Sammy Perone领导的团队将理论应用到了执行功能研究之中。孩子是否已经具备入学条件?他们的社会关系如何建立?这些都与执行功能密不可分。此外,其发展也与成年期的长期结果有关。

Perone说:“我们认为,利用环境线索指导行为是执行功能的本质。作为人类,我们用自己的经验和规范来确定合适的道路。因此,为了激励执行功能的发展,我们希望帮助儿童在环境线索和规范行为之间建立联系。”

Perone表示,在教室里,这些线索可能是墙上的装饰、口头指示或桌子的摆放方式。消除环境干扰也能够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手边常备削好的铅笔或者修好摇摇晃晃的办公椅)。此外,通常被认为相对次要的物质因素(比如充足的睡眠或足够的食物),也对执行功能有较大影响。

此前,主流观点认为执行功能是三个不同的神经认知过程:工作记忆、抑制控制(阻止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和认知灵活性(从一项活动过渡到另一项活动的能力)。

现在,Perone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说:“如果这些不同的认知过程构成了执行功能,你会认为你只需要训练这些过程,便可以随处使用它们。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因此,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电脑上的工作记忆练习来训练执行功能。”

认知科学家Sabine Doebel的成果为新理论奠定了基础。2020年,Doebel呼吁重新定义执行功能。Perone团队通过引入动力学系统理论,扩展了执行功能的新定义,以帮助解释人类如何借助各种外部因素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Perone说:“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执行功能的运作,即作为现实世界中目标导向的行为。当你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时,它对托儿机构和家庭来说就变得实用得多了,因为孩子们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在这些地方养成的。”

科界原创

编译:德克斯特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心理科学展望》

期刊编号:1745-6916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4/wsu-ofm040221.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