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一边投资小鹏,一边让小米成为小鹏的对手

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正式宣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继2月19日被曝造车之后,小米疯狂地在造车边缘试探,中间经历了数次反转,现在终于还是按下了确定键。

小米造车,情绪最激动的不是小米公司,而是千千万万的米粉和网友,雷军没想好的名字,网友们都替他想好了:

可见外界对小米的期待之高。连雷军都忍不住说:反正很多人支持我们造车。的确,小米当年在打入智能手机市场时,整个手机行业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变化,直接导致“故步自封”的诺基亚从神坛陨落。小米趁势而起,成为今天全球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之一。

随着今年以来各大科技巨头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小米能否在混战中继续复制智能手机时代的辉煌,成为汽车界最期待的事情。

01

小米造车,缺什么?

这个问题雷军一定想过很多次,缺钱,缺人,还是缺心眼?

造车缺钱,这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心头之痛。

2016年底,蔚来CEO李斌对外公开称:没有200亿不要造车。

2017年底,小鹏汽车完成A+轮融资的时候,创始人何小鹏大呼: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李斌创立蔚来,2019年亏损额高达110.79亿元,2018年净亏损为96.39亿元,两年亏了200亿,这个数字令多少企业打消了造车的念头。而全球电动汽车老大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总投资,据说将会达到500亿。

单单是资金这一项,都足够让“英雄折腰”了。但雷军做了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定:10年投入100亿美金!首期投入100亿元。这个数字不多,但也不少,够小米烧几年的,何况小米账户里有1080亿现金!

雷军说:“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哪怕手机业务挣的钱亏完都在所不惜!

那缺人吗?

小米造车业务将由王川负责。小米盒子和小米电视等硬件都是他一手做成的,去年2月,王川还被任命为小米集团首席战略官,其地位不言自明。

还有另一个人,2019年从小米离职的黎万强,据传也将借小米造车回归,负责品牌营销工作。黎万强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小米粉丝营销”的最大功臣,现在米粉有如此规模,这个人当居首功。

擅长硬件开发的王川,品牌营销能力惊人的黎万强,加上光芒万丈的雷军,外加一万人的研发团队,小米汽车的人才储备,短时间内便可补足。

一位蔚来汽车离职高管曾说,今年春节后小米团队便找他聊过造车事宜,并让其推荐人才。可见小米动作之快,造车之心已早。

缺技术和用户吗?

发布会上雷军声称,小米要做的第一辆车,是一辆智能房车,这是为了满足一位想要环游东湖的米粉新年愿望而做的。

刚宣布造车,就把产品与粉丝连接起来了,不愧是小米。小米号称拥有3亿用户,在过去七八年里布局了近十家智能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经超8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6%,如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

雷军说:“我们有钱,有研发团队,有全球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小米不缺钱,不缺人,不缺用户,只缺时间。“只要大家愿意等,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雷军将小米汽车的情怀成功推销了出去。

02

小米和小鹏,朋友还是对手?

在小米众多支持者中,有一个人很特别,就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这边小米刚刚宣布造车,何小鹏随后就送上了祝福:

按照之前的传言,小米造车的初步品牌定位将接近小鹏汽车,主打科技智能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大概没有哪个品牌想成为小米的直接竞争对手,智能汽车三巨头里面,蔚来汽车NIO做高端品牌的决心暂时还没有松动,之前李斌还向雷军请教过用户运营的问题,现在蔚来的社区搞得风生水起,堪称是“汽车界的小米手机”,小米一旦入场,蔚来还想保住用户服务最佳品牌的名号,怕是悬了。

不过何小鹏说的也没错:“现在说什么,都可能是错的。”市场和时间会带来答案。

而何小鹏与雷军的关系,也不一般。在UC的时候,何小鹏是联合创始人,雷军是天使投资人和董事长;后来何小鹏创立小鹏汽车,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曾在2016年和2019年先后两次投资小鹏汽车。

2018年,小米IPO前夜,雷军写了一封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奋斗》。何小鹏看完之后也写了一篇《小鹏汽车是谁,小鹏汽车为什么而奋斗》回复雷军。在里面,何小鹏谈到雷军作为他的人生导师和贵人,曾经给了他很多正确的建议。

到了2020年小鹏上市,雷军也在微博上发文祝贺。现在小米直接下场造车,还盛传会与小鹏展开直接竞争,何小鹏如此表态也在情理之中。

在小鹏汽车的产品中,G3的定位是紧凑型SUV,价格在14.98-16.28万之间;而P7的定位则是中型纯电轿跑,售价22.99-33.99万,前一阵磷酸铁锂版本的P7和G3同时上市,再次丰富了小鹏汽车的产品矩阵。

再加上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P5即将发布,小鹏一直主推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NGP以及刚刚结束的小鹏NGP 3000公里远征活动,小鹏汽车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妥妥的中高端智能汽车。小米若是定位与小鹏一致,就不得不面对小鹏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在用户画像方面,据“隐马数研”的研究数据,小鹏车主群体的特征非常显著:年轻爱玩,购买力相对有限。这与我们认知中的小米用户具有一定的重合度。

小米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汽车”,绕不开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极致性价比”,否则不足以吸引购买力有限的年轻人。因此,小米汽车无论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推出,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还能不能用令人满意的硬件,组装一台让年轻人买得起的智能汽车。这也是它的情怀牌能不能在汽车行业继续打得关键。

如果说小鹏汽车是颜值与智能兼备的代表,那么小米汽车难保不会以此为基础对小鹏汽车进行追赶甚至超越,一向注重设计感的小米,宁愿花200万把logo从方形换成圆形,在汽车的设计上,想必也会更加不遗余力。

小鹏汽车的优势在于更早、更快、更智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经历了低估与高峰,更有危机感与进取心。而小米什么都不缺,缺的是造车的经验和从0到1的跨越,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写在最后

之前有人猜测“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小米汽车可能要卖9万9”。虽然性价比未必会如此“丧心病狂”,但为了留住粉丝,小米的量产车型大概率还是会走性价比路线。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过去雷军率领的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行业已获得成功的经验,有望复制到造车之中。预计小米汽车将主要针对20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区间,推出极具性价比的车型。

而在汽车制造模式方面,目前科技公司造车方式有三:一是全程自研模式,生产资质通过购买或申请获得;二是自主研发,委托车企生产,如蔚来和小鹏;三是科技公司提供软件,车企提供硬件,合作生产,如百度与吉利。

对“雷布斯”来说,在造车方式的选择上,极有可能采取与苹果相似的路线,即掌握核心技术,寻找代工厂。从最近曝出的长城与小米合作造车的消息中可见端倪。

而如何要在几乎所有汽车厂商ALL IN 纯电动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这就很考验小米的硬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