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捧的“抗衰老明星”烟酰胺类小分子真的能抗衰老吗?

本期要点:

1、目前为止,并没有可以令人信服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NR或者NMN具有“抗衰老”效果。

2、有关NR可以延长实验小鼠寿命的结果,并未获得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独立验证。

撰文 | 沛川

科学编辑 | 西岩

执行编辑 | 杨明

谈一下NR及NMN背后的“八卦”

在正经科普之前,本期我想换个做法,先说一些和NR及NMN有关的“八卦”故事。

我注意到网上有一篇文章,标题叫做“1000瓶药换来78亿市值,李嘉诚吃的‘不老药’,在中国割了股民韭菜”[1]。

注:在来自原文的截图上,我稍作一点润色,加上一张来自Twitter的注释图。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有理有据,值得细读。

在开头的地方,作者提到,“(2020年)7月19日,由于7天内6次涨停,金达威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其披露子公司在售的‘不老药’NMN的具体生产和销售情况。”

文中提供的“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内容如下:

截图来源:参考文献[1]

“深交所”给“金达威”发送关注函的背景情况是,2020年7月间包括“金达威”在内的若干“NMN概念股集体涨停”。

请大家注意,函中提到,“近期有自媒体对该产品的效果做了大量报道”;“深交所”希望该公司提供NMN的具体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经过了何种科学验证或实践”。

“金达威”的相应答复是:“该款产品占公司的销售比例很低,未对公司目前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且未来可实现的销售规模亦存在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对此,原文作者明确指出,“很明显,金达威的这一次解释,仍旧对自己利好”。“通过该产品销售占比很低、未来销售规模存在不确定性等解释,将自己描绘成一只‘潜力股’,却并未直接说明该药物有效性和临床试验数据。”

文章同样指出,NMN“并未通过完全的人体临床试验”。并且,“随着NMN技术门槛降低,入局者越来越多,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一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文中特别提到,香港富商李嘉诚投资2500万美金,入股“上游原料供应商ChromaDex,并将其引入屈臣氏”。“ChromaDex的海报上赫然打着‘逆转衰老定律’、‘超人都有食’的字眼”。


原图来源:DOI: 10.1016/j.cmet.2017.11.002

在2004年,当时供职于达特茅斯医学院的Charles Brenner教授在《细胞》杂志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

这篇文章的重要发现之一是,牛奶这种食物含有大量的烟酰胺核糖NR。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当年戈德伯格所做的实验,为何在孤儿院中给患病儿童提供包括牛奶在内的营养膳食,可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且治愈糙皮病。

【如果《细胞》杂志提供的信息属实,那么两位作者于2004年1月22日递交该文原稿,并于同年3月19日完成对于文章的修改。也就在同一天,《细胞》杂志接受修改文稿。NRK激酶专利的优先日期为2004年2月10日,此时另外一位作者理论上仍是Brenner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而达特茅斯医学院最后正式申请专利是在2012年4月12日,此时署名的发明者就只有Brenner一人,而那位实际上做了所有研究试验的博士后就已经出局了。想一想和NR相关的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保健品市场,对此还能说些什么呢?】

至于NRK激酶专利权,它已被达特茅斯医学院于2016年完全授权给ChromaDex公司,而目前供职于衣阿华大学的Charles Brenner本人则是ChromaDex的首席科学顾问。在ChromaDex的网页上,是这样介绍Brenner的:

我不太清楚有关专利权的法律问题。根据对于专利的文字理解,理论上来说,任何采用烟酰胺核糖糖苷NR并且将其用于疾病治疗的手段,都无法避开该项专利的限制。考虑到达特茅斯医学院曾在2006年放弃旧的NRK激酶专利,它最后于2012年递交的专利的覆盖内容可能和此前的版本不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利保护。

在上一期中,我提到由MIT教授Leonard Guarente于2014年创立的位于美国波士顿的Elysium Health保健品公司,它的主打产品Basis就是基于烟酰胺核糖NR。据称,Guarente从日本购买大量的NR,由此希望避开ChromaDex对于供货来源的垄断。不过问题在于,NRK激酶专利权声明采用NR的“dietary supplement(膳食补充剂)”同样属于被保护之列。这样一来,Elysium的做法已经违规。这样就可以明白,为何ChromaDex在2016年12月正式起诉Elysium侵权。

在ChromaDex的网站上,有一则发布于2020年4月14日的消息,标题为“Elysium Health失去对专利挑战决定的上诉,维护了ChromaDex知识产权的有效性”[4]。大概意思是,在2020年3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驳回了Elysium Health对于NRK激酶专利权有效性的质疑,由此维持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审判结果以及以及上诉委员会的裁决。“该公司对于分离的烟酰胺核糖苷(NR)的专利权由达特茅斯学院的受托人所持有,并且已经独家授权给ChromaDex,并在ChromaDex的Tru Niagen产品中得到商业体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很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Elysium在地区法院再次挑战NRK激酶专利,给ChromaDex找碴。作为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ChromaDex必须就专利问题给投资者一个交代。

Elysium和Chromadex之间的矛盾在于:Elysium希望在这个保健品市场里“分一杯羹”,而Chromadex则利用专利权,对其进行敲打压榨。然而,就当它们在美国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却遭到来自中国市场的无法控制的巨大压力。

“新浪网”的《财经头条》在2020年3月4日有一篇评论文章,标题叫做“拐点?李嘉诚2500万美元买下抗衰老公司,从巨亏到单日大涨8%”[5]。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Chromadex在最近几年内的股市表现。

截图来源:NASDAQ

请注意,在2021年2月25日那天,Chromadex的股价狂涨一倍以上。原因在于,该公司宣布,在刚完成的一项临床三期试验中,采用由其提供的包括NR和其它小分子物质在内的“营养方案”,可以帮助COVID-19病患的恢复。Chromadex赞助的研究尚未发表其结果,不便判断其可信度;不过,在这个疫情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自然会有成千上万的投资者愿意相信这样的结果。Chromadex声称的研究尚未发表结果,并且在ClinicalTrials网站上没有明确记录,很难判断其可信度;不过,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局FDA于2020年11月17日发给ChromaDex一纸警告信,就该公司网站上声称“NR可以缓解/防止/治疗/诊断治愈COVID-19病人”的说法,提出质疑,指出NR被用于COVID-19并未获得批准[5]。然而,在这个疫情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自然会有成千上万的投资者愿意相信这样的结果。看来Chromadex也磨了一把明晃晃的镰刀,好在纳斯达克上面割韭菜。

回顾历史,Chromadex在2018年亏损3317万美元,在2019年第三季度业已亏损2329万美元。对于此前Chromadex股价一直难以攀高,“新浪网”的评论是,“长期亏损如此,仍能逆势大涨8%,背后原因可能销售仍然‘积极’。查阅财报,不难发现,其销售稳中有增,但其管理费远超毛利水平。也即管理层的‘奢侈’将其拖入了亏损的深渊,但业内人士认为外部的竞争才是其亏损的更大因素”。这里说得很清楚,外部竞争压力是导致这家公司长期亏损的最重要原因。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截图来源:【6】。这里说得很具体,来自Geneharbor“基因港”公司的廉价NMN,打败了Chromadex的NR。

在“京东”购物网站,我看到“基因港”官方旗舰店提供的NMN的售价大概是人民币1500元(符合报道中所说“主打产品售价不及2000元”的说法),其包装规格为60粒胶囊,据称每粒含有150毫克NMN(单粒价格为25元)。三瓶装(180粒胶囊)NMN产品的“促销价”大概是4200元左右,而“单日购买满6盒赠‘一瓶茅台’”。一瓶500毫升的“茅台·飞天”酱香型白酒在“京东”网站上面的售价大概也是1500元左右。相比6盒“基因港”的烟酰胺单核苷酸,我更乐意相信并接受一瓶“茅台·飞天”。

相比之下,Elysium的Basis的售价约为每瓶50美元,有50粒胶囊,每粒胶囊含有250毫克烟酰胺核糖NR(注:相当于每150毫克4元人民币左右)。而它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Chromadex的Tru Niagen提供的相应产品售价为40美元,含有30粒胶囊,每粒胶囊含有300毫克NR(注:相当于每150毫克4-5元人民币左右)。

不妨比较一下,“基因港”的NMN是否的确“价廉”?诚然,美国公司卖的是NR,“基因港”卖的是NMN,尽管两种物质都可以转化为NAD,然而它们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代谢情况并不一样。“新浪网”文章提到,“基因港”公司将在宁波建立生产基地,其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年产量可达100吨。当“基因港”的NMN年产量达到100吨之时,为了吸引更多中产阶级,由此攫取更大利益,它是否会降价销售呢?

挺有意思的是,“基因港”NMN销售网页的醒目位置还专门标示“哈佛原料”。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多看了一下这个说法的含义,才注意到“基因港NMN因高纯度被选为哈佛大学实验原料”。

在Sigma-Aldrich(一个主要经销实验化学品的公司)网站上,250毫克由高效液相色谱确定纯度至少为95%的NMN的售价为645美元。按照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大概在6.5左右)计算,150毫克就需要人民币2500元左右。如果长期使用,那么实在难以接受这个价格。哈佛大学的David Sinclair正在进行NMN的临床试验,对于这种化合物的需求可谓不小。大概这是“基因港”的NMN成为“哈佛大学实验原料”的一种可能性。而从营销角度来看,大概“基因港”想利用国人的崇媚心理,来提升它的产品销量。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为何“基因港”售卖的NMN价格仍然远远低于Sigma-Aldrich的高纯度同类产品;我想,恐怕它的纯度并没有广告声称的那样好。而很多“保健品”含有杂质,往往是造成不良副作用的原因。

令人不解的是,一款“富人的盛宴选择”,却有超过上万条“好评”。假如它们的确存在,那么至少我们知道,目前在中国正有一个群体,“自觉自愿”地充当NMN的受试者。从科学的角度出发,NMN或者NR是否“物美”,特别是在长期服用的条件下,对于人体是否有害,至少目前我认为无法判定。我相信,有很多人同意这种看法;即便是极力鼓吹NMN或者NR的包括科学家在内很多人,也不能否认潜在的问题。

关于NR及NMN是否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讨论

作为一个从事衰老科学基础研究的工作人员,我并不认为目前为止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明某种化合物或者手段,可以安全有效地延长人类寿命。

此前我提到二甲双胍,一个同样被追捧为“抗衰老明星”的药物分子,指出已有大型临床试验,正在考察它是否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参见2020.05.25的一期)。这个名为“TAME”的试验,希望招募并且追踪观察3000名受试者,目前仍在招募阶段,尚未开始。而被一些人引用作为证据,支持二甲双胍可以延长动物寿命的小鼠实验,却没有获得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的“干预测试计划”(Intervention Testing Program,ITP)的独立验证。

如果说烟酰胺核糖NR是否可以延长动物寿命,就得提一下由加拿大和瑞士两个实验室合作完成的相关工作,于2016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面。


不过,对于文章标题后半段有关NR可以“延长小鼠的寿命”的结论,由于它特别获得普通大众的关注,并且被引为证据,说明NR是一个“抗衰老分子”,我得和大家斟酌一下。

原图来源:doi: 10.1126/science.aaf2693

在上图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于黑色实验小鼠(B6),从两岁(700天)的时候开始饲喂不同鼠粮,对于它们残余寿命的影响。蓝色曲线表示饲喂常用鼠粮的对照组,红色曲线则代表饲喂含有烟酰胺核糖NR(注:每天的剂量为400毫克/公斤体重,为期6周。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这个剂量相当于每天吃24克烟酰胺;作为参考,中国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是10.5克)的鼠粮的实验组,每组各有30只小鼠。文中提到,通过补充烟酰胺核糖NR,实验组小鼠的平均寿命达到868±12.4天;与此相比,对照组小鼠的平均寿命为829±12.4天。换句话说,通过在生命后半期给实验小鼠补充特定剂量的NR,可以将其平均寿命延长约4.7%左右(统计概率为0.034)。

在此,对于这个数据的理解需要考虑几点:

实验采用的是自交系B6小鼠,不好预判这个结果是否能够在其它品系的实验小鼠中得到再现。

实验所用动物数量有限,每组都仅有30只小鼠。如果增加数量,是否可以重复结果,不得而知。

从生存曲线来看,补充特定剂量的NR似乎同时延长了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然而对于平均寿命的延长作用小于5%,并且统计概率仅为0.034,属于比较暧昧的边界数值(小于0.05),就是我们常说的“borderline”。

在2016年,NIA的“干预测试计划”(参见2018年5月20日介绍“狗衰老研究项目”对此的介绍)选择了若干物质,其中包括烟酰胺核糖NR,开始测试它们对于实验小鼠寿命的影响。“干预测试计划”每年都会挑选测试一批物质(包括药物、保健品、食物、植物提取物、氨基酸、激素和氧化还原剂等),而这些候选手段通常是由不同的实验室根据其研究结果进行推荐。


截图来源:
https://www.nia.nih.gov/research/dab/interventions-testing-program-itp/compounds-testing

图中用红色箭头标注的就是烟酰胺核糖NR,在食物中的添加剂量为1000 ppm(注:相当于1000克鼠粮中含有1克NR,重量比例为千分之一)。

“干预测试计划”ITP定期发表其研究结果,包括未能重复验证二甲双胍延长实验小鼠寿命这样的结果。根据ITP项目负责人在学术会议上面做的报告(注:目前尚未成文发表),同样未能重复烟酰胺核糖苷NR延长实验小鼠寿命的研究结果。

我们看到,这里出现研究结果无法得到独立重复验证的情况。在此现象背后,存在一种可能的解释,即不同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法并不尽然相同。

根据一只体重约为30克的成年小鼠的每天食物摄入量约为5克进行估算(PMID: 12467341),“干预测试计划”实验提供的NR剂量约为160毫克/公斤体重,它不到Auwerx等人的研究所用NR剂量的一半。

此外,和Auwerx的NR研究不同的,是接受处理的小鼠年龄为8个月,这个年龄的小鼠还在中年,不同于两岁的老年小鼠。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Auwerx的研究采用的是黑色自交系小鼠,而“干预测试计划”采用的是杂交系小鼠。通常来说,我们认为在杂交系小鼠中观察到的现象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因为和自交系小鼠相比,它们的遗传背景更为复杂。

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Auwerx的NR研究采用的动物数量较少,并且最后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概率仅为0.034。而“干预测试计划”的实验是在杰克逊实验室(JAX)、密歇根大学以及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三个不同地点平行展开,并且每一个地点接受药物处理的实验动物数量通常为40-50只;由于每一个地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帮助减少人为干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统计学分析的可信度。

我想表达的观点很明确,如果仅就人体试验而言,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烟酰胺核糖NR或者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可以延长人类寿命。

自愿当小白鼠是每个人都有的自由,只要测试幅度足够安全。可是,长期服用烟酰胺类小分子的确安全吗?

在上一期中,我提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项试验,提供检测NR或者NMN在人体的安全性结果。不仅如此,这些已经发表的试验都存在测试人数少和检测时间短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试验,主要考察NR对于不同疾病(包括心血管病、代谢类疾病、线粒体疾病、高血压及肾病等)是否具有一定疗效。然而,这些试验大多在初级阶段,目前尚未有确定答案。即便有一些模棱两可的数据,是否具有足够的可重复性,不得而知。

芬兰研究观察的是烟酸,为期4个月,检测人数有限。我们特别需要关心的问题,是长期服用NR和NMN(烟酸衍生物),为期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是否和烟酸一样,也会造成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上升。在我看来,对于具有较高2型糖尿病风险的人们来说,必须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于NR及NMN的个人总结

我不想为任何一个售卖NMN或者NR的商家做广告。在我看来,这些基于维生素B3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非是“抗衰老分子”。

对于任何被描述为“抗衰老明星分子”的物质,在我看来,首先都需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其一,需要鉴别数据的可靠性,是否可以被独立重复验证;

其二,需要考察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问题;

其三,至于是否真正具有效力的问题,在当前没有任何能够有效并且准确预测人类寿命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存在的情况下,由从何做起呢?

从文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作者同样对于“长寿保健品”的安全有效性持有怀疑态度。它的论据之一,是2019年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面的一篇文章,指出提高NAD的代谢,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PMID: 30778219)。其中,同样是NMN的研究推广者之一的Shin Imai提到,有太多的NMN产品,他很担心它们的质量问题。采用这些保健品,遇到的副作用很可能来自其中所含杂质。

参考文献

[1] “搜狐网”上由“华商韬略”发表的对于在中国从事售卖NMN相关活动的公司的评论:https://www.sohu.com/a/408845642_212351

[2] “新浪网”对于烟酰胺核糖NR相关投资的评论: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926068063/19cd3695f00100lcg9

[3] Google Patents提供的标题为“烟酰胺核糖苷激酶成分及其使用方法”的美国专利(US Patent No. 8,383,086):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8383086B2/en?oq=8%2c383%2c086

[4] Elysium Health专利权败诉的结果:https://investors.chromadex.com/news/news-details/2020/Elysium-Health-Inc-Loses-Appeal-of-Patent-Challenge-Decision-Upholding-Validity-of-ChromaDex-Intellectual-Property/default.aspx

[5] FDA对于ChromaDex的警告信:https://www.fda.gov/inspections-compliance-enforcement-and-criminal-investigations/warning-letters/chromadex-607692-11172020

[6] “新浪网”《财经头条》对于ChromaDex以及中国“基因港”公司的评论: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926068063/19cd3695f00100lcg9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健康长寿微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