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为什么皇帝的女儿被叫做公主?

很多人都比较好奇,皇帝的儿子被大家称为皇子,皇帝的女儿也因为被大家称为皇女,为何后来变成了公主这个称呼,公主这个称号又是怎么来的?

其实关于皇帝的女儿被叫做公主最早起源于周朝。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由于当时的天下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其中王代表的就是天子,而各诸侯国的诸侯都被称为公。当周天子将女儿嫁给诸侯的时候,并不会亲自去主持他们的婚礼,只有让同为姬姓的诸侯前去主持婚礼,所谓的“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人们才称呼天子的女儿为公主。由于周朝的王室姓姬,所以周朝天子的女儿也被称为“王姬”。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的女儿也开始被大家称为公主。关于公主这名称也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传到了清朝结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公主的封号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以某郡县名做其封号的,比如兰陵郡公主、长乐郡公主、平原郡公主以及临川郡公主等;第二种就是以美名做其封号的,比如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文成公主、馆陶公主、太平公主、药茶公主等;第三种就是以国名做其封号的,比如秦国公主、齐国公主、宁国公主、唐国公主等。

虽说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联姻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公主都会下嫁给臣子或者各诸侯王,皇帝以此来笼络那些朝廷大臣。如果这个国家比较弱小的话,公主就会被送到别国作为联姻跟巩固政权的筹码。所以古代的公主跟皇子相比,无论是待遇还是地位都要差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