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曾发表系列文章报道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这些被卡脖子的技术有的是急需要解决的,有的则是心腹之患。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能不能够弯道超车?对于弯道超车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经过了很多次的迭代与更新,这些技术的原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只是在经验积累与迭代上落后了,而这个差距又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弥补的,因为这需要基础科研的进步以及技术经验的积累。
我们拿几个问题来说吧,比如像科技日报列举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例如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医学影像设备原器件等等,这些都不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超车的领域,对于这些高精尖的领域,国产的与这些在设计原理上并没有多少差异,主要是在“代差”方面的差异,比如像光刻机,我国生产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但是这只相当于21世纪初奔腾四处理器的水准,在临床医学中,过去手术室里的设备一直被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德尔格等外国品牌垄断,现在虽然国产的精密仪器已经开始进入到手术室中,但是在精密外科的显微镜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芯片、光刻机
众所周知,CPU芯片是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我们在这方面是受制于人的。虽然我们有国产的芯片,但是市场占有率太低,性能也比不上。从现在世界范围来看,芯片行业已形成垄断局面,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芯片行业,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搞芯片就离不开大量的芯片技术人才以及资金投入,我国现在的芯片行业人才缺口还是太大。比方说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其中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毕业生就达到了20万,但是能够在本专业继续工作的只有3万,超过8成以上都转行了,如果没有人才,那么研究芯片是无法进行的,人才才是最关键的,说到底其实就是资金的投入。
再来说一说光刻机,我国最牛的光刻机生产商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它的加工制程是90纳米,虽然只有90纳米,但这已经足够我国基础的国防与工业需要,而且还有一个重大好消息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有可能在今年交付国产第1台制程28纳米的光刻机。综合来看,我国的光刻机制造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相差10~15年左右。
核心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必需品,比如芯片的设计与生产必须要EDA工业软件, EDA软件水平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电子产品的设计能力水平。什么是EDA?EDA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在现代高精尖的制造领域,当一个设备复杂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以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软件来替代人脑计算与设计,没有先进的EDA软件来做产品设计,就算是再先进的机械设备与工艺也无法完成制造。人们常说工业软件三巨头是EDA、CAE与CAD,这些工业软件是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它的基础就是物理、数学、工业与计算机技术,想要在这一领域上更上一层楼是需要时间的。
可以看到至少在这些领域,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弯道超车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这些核心技术给神秘化了,到处鼓吹“卡脖子卡脖子”。虽然在这些领域我们的技术水平比不上别人,但是我们都已经在做了,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产品的迭代更新,相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会太久,即将交付的制程工艺28纳米的光刻机就足以证明这个问题。
你们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