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最大的“天眼”,为何现在轰然倒塌,像一个废旧垃圾场?

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星空,从那个时候人类才真正开始借助于仪器进行天象观测,此前全靠肉眼观天,当一名天文学家没有一个好视力是完全不行的。宇宙很辽阔肉眼可及范围还是太小,因此科学家借助于各种类型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接收可见光的是比较常见的,目前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当然为了消除大气层的影响,NASA把望远镜发射到绕地球轨道上,这样更加有利于天文观测,目前正在运行的是哈勃望远镜,NASA预计明年发射韦伯望远镜用来替代哈勃望远镜进行观天。很多天体不仅仅发射出可见光,还有大量的射电信号,需要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接收,尤其是距离较远的一些极端天体,例如中子星等。

说起“天眼”大家第一印象应该是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的大山中,1994年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构想,最后经过22年的设计施工建造,在2016年落成使用,“天眼”也成为迄今为止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各方面性能远超美国的“天眼”。

在FAST之前,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被称为天眼,这座大型射电望远镜于1963年完工投入使用,在那个时代它的口径可以达到350米已经非常了不得。

为了庆祝望远镜的建成投入使用,阿雷西博望远镜还向外发射了一段二进制信号,目标是2.5万光年之外的球状星团M13,其内容比较丰富分别介绍了人类的外观、DNA双螺旋结构、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以及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等信息。如果这个信号最终被地外生命所接收,那么它们可以通过信号内容判断出人类的基本信息以及生活的恒星系基本结构。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可谓是硕果累累,天文学家借助这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有了很多重大发现,例如1974年科学家发现第一个射电脉冲双星系统,90年代又借助该望远镜发现了第一个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等等,从那个时候我们知道人类也许并不孤单。夜晚仰望星空看见的点点繁星,每一颗几乎都是恒星,在它们的周围也许就存在着行星系统,也许某颗行星上同样诞生了生命发展出智慧文明,此时此刻也恰巧仰望星空。

除了科学上的研究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每年都接待超10万人次的参观,尤其是在007系列的黄金眼中出现,彻底让阿雷西博火出了圈。

但是随着发展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就是曾经的“天眼”年久失修,主要也是维护费用过高,开始变成大家口中的垃圾场,尤其是在2020年接连几次的钢缆断裂,让镜面损坏严重。尤其是2020年12月1日的一次倒塌,重达900吨的设备平台直接砸在了射电镜面上,彻底的让阿雷西博退出历史的舞台。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倒塌其实也在见证着我国“天眼”的崛起,在2021年4月1日我国的“天眼”也将向全世界科学界开发,当然我国的天眼也要借鉴阿雷西博的发展历程,避免走向它的那个结局。

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非常微弱的射电信号,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脉冲星,脉冲星可以充当未来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天眼”也有寻找地外文明的作用,毕竟一个生物文明发展到一定规模,生产学习过程难免释放出信号,“天眼”可以接收并且区分出这类信号和天体自然形成信号之间的差别。

有的朋友说大型射电望远镜非常危险,可能招来灾难,但实际上这类射电望远镜更像是耳朵,接收来自于宇宙深处的信号,而不是从地球上向外发射信号,这一点不用过分担忧。

曾经的“天眼”阿雷西博望远镜达到过顶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毕竟是跨时代的产物,后期的维护费用以及科学产出早都不成正比,变成一个废旧垃圾场倒也可以理解。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