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的“惩罚”:20年前蓝藻水华暴发,鲢鳙净水改变命运?

在我国,渔业的发展可以说非常庞大,无论是自然保护区,还是人造湖区,各种各样的鱼类都受到人类的欢迎,主要就是“吃”,但是很少有为了生态而专门进行养殖鱼类的事情。而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地方是为了改变环境,却养殖了一种鱼,并且最终不仅将环境改变好了,养殖的鱼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个地区就是“千岛湖”。

千岛湖

千岛湖又名“千梅峰岛、猴岛、龙山岛、锁岛、三潭岛”,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新安江水库”,并且是我国大江大湖之中水质非常好的湖,位居首位,同时也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可以想象,千岛湖的水质条件在如今是多么的好,完全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吧,在现代社会发展之中,能够有这样称号的已经找不出第二个了,整个千岛湖面积约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米。

而千岛湖的形成也是属于“地质构造”湖泊,在古生界前,千岛湖地区也是位于古海洋中,然后到了中生界印支造山运动晚期才逐步出现的,过后又经过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经过长期的板块运动,外力作用之下,才出现了基础性的面貌,同时经历了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断裂活动以及自然活动变化,形成了如今的面貌。

所以千岛湖严格的来说就是一个“地质构造”湖,并不是在地球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湖泊。这与大多数的湖泊形成一样,基本上都是地质活动引发,不过如今千岛湖地区已经属于稳定的地质结构中心,所以活动已经明显没看到了,这就是它的基本情况。

千岛湖的“惩罚”:蓝藻水华暴发

在1998年、1999年,千岛湖湖区连续两年爆发大面积蓝藻,引发了大家对生态系统的担忧。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并且经过考察发现,在地球上已经具有大约34亿年的历史了,蓝藻本身没有没有多大的危害,但是蓝藻如果上浮形成水华,那么就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水生动植物所在的蓝藻区域,都无法生存。

因为蓝藻形成水华时候,会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那么这会导致水体之中的氧气严重缺乏。而对水生生物来说,无氧就无法生存,所以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在千岛湖20多年前,千岛湖就出现了蓝藻水华暴发,这个时候除了人工治理之外,就是将一种鱼类引进到了千岛湖,那就是——鲢鳙鱼。

当然这里说明下,为何会出现蓝藻水华暴发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水体污染带来的,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每年雨季从上游冲入千岛湖的垃圾均在5万方以上,并逐年增加,并且2011年仅汛期就打捞湖面垃圾18.4万方,这说明什么问题,水污染正在大规模的上升,所以导致蓝藻“有机可乘”,最后蓝藻大规模的出现,并且引发生物种群,水体巨变,这就是原因。

鲢鳙鱼治理——以鱼净水

鲢鳙鱼我们又称为花鲢、胖头鱼、包头鱼,该鱼是一种淡水鱼,并且在市场上普遍存在。而在蓝藻水华暴发之后,千岛湖就采用了“以鱼净水”的方式,在千岛湖之中大量的释放“鲢鳙鱼”。在1999~2002年期间,千岛湖总共放了4500万尾左右的鲢鳙鱼苗,而在释放之后,不仅对蓝藻的爆发得到了治理,还收获了大量的鱼价值,终于改变了千岛湖的命运,在2000年,千岛湖供应出200吨左右的鲢鳙鱼。

鲢鳙在里面到底如何净化的?鲢鳙鱼在放入千岛湖之后,它通过鳃耙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也就是说它要吃这些东西,所以只要不是<10 um的食物颗粒,它基本上都可以将其食入进行净化,这就是鲢鳙被用于控制水体中大量爆发的蓝藻的原因,它被称之为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对保护生态,净水具有极大的作用,所以鲢鳙鱼也是我们常说的滤食性鱼类,这就是以“鱼”净水的作用。

而且近些年来,我国也还在利用鲢鳙鱼进行对千岛湖的治理,例如在2020年,淳安千岛湖西北湖区三里湾水域,又投入了500万尾鲢鳙鱼,所以如今鲢鳙鱼已经成为了千岛湖的“清洁工”,在净化水和取得效应上是双丰收。只要鲢鳙鱼每生长一千克体重,就要消耗40千克浮游生物,这就是为何如今在很多湖泊之中,都具有它存在的价值原因。

总结

鲢鳙虽然在口味上,不太符合很多人的口味,但是在大规模的市场之下,鲢鳙的需求也是非常高,同时鲢鳙是公认的水体清洁工。而千岛湖出现蓝藻水华暴发,也是除了人工净化水之外,鲢鳙在里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所以鲢鳙就是“大工程”,这就是天然的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