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3103,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提起明代的火器,想必很多人对历史课本上曾出现的“火龙出水”有印象。那么这种武器真的有实战意义吗?中国古代为啥会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火箭类武器呢?
▲火龙出水图
关于“火龙出水”,网上也很多技术分析,无非是难以控制飞行姿态,二级火箭点火控制难以实现等等。而且对于这种火器的描述,似乎只有《武备志》一家。有读者会说,明初的《火龙经》也有记载,不过根据后人考证,这部书中很多武器是明代后期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这部书其实是伪书。当然,只是说年代和作者是假的,其内容也不过是汇集了其他兵书上的内容,并不能说它是假的。茅元仪本人就有行伍经历,对于武器也并全外行,即便是他本人在书中写了一些自己设想的武器,也不至于完全脱离实际,换句话说,“火龙出水”应该有一个原型。找出这个原型其实并不难,《武备志》里就有,不过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军用火箭。
▲一窝蜂火箭,外面有大型发射架,整个系统类似于现代火箭炮
火箭其实是一种被现代人严重低估了的火器种类。最开始的火箭只是在箭杆上附上一个燃烧或者爆炸性火器,《武备志》里的弓射火石榴箭就是这一类。后来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开始出现使用火药推进的火箭。自从这类火箭诞生以后,火箭就不再是一种单独的武器了,因为使用这种火箭肯定要使用发射架或者发射筒,按照现在话说火箭成为一种弹药了。例如比较常见的一窝蜂火箭,外面就有发射筒。
▲《武备志》记载有穿龙形架
《武备志》中记载了两种单独的火箭架,一种叫做穿龙箭架,一种叫做装箭筒架。而穿龙箭架的外形也有一个龙头。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将“火龙出水”外面的4个火药桶去掉,只把它当作一个火箭架,其实就和穿龙箭架有些类似了。我们可以仔细研究武备志里面对于“火龙出水”的记载:“用猫竹五尺,去节铁刀刮薄,前用木雕成龙头,后雕龙尾,口宜向上。其龙腹内装神机火箭数枝,龙头留眼一个,将火箭上药线俱总一处”。“龙腹内火箭药线由龙头引出,分开两处,用油纸固好装钉,通连于火箭筒底上。”这些描述明显说明,“火龙出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一个可以发射多个神机箭的发射架而已。
▲两者放到一起比较,看起来很相似
剩余的描述,“龙头下两边用斤半重火箭筒二个,其筒火门宜下垂,底宜上向,将蔴皮鱼膠缚定”。“龙尾下两边亦用火箭筒二个,一样装缚,其四筒药线总会一处捻绳。水战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水陆並用”。很可能是茅元仪在发射架基础上臆想的了,这个结论有些研究者也有同样的看法。茅元仪可以开脑洞,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他的脑洞,也就是分析一下他这样设计用意何在。大家应该清楚中国古代兵书对于武器射程的记录很不准确。所以笔者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下设想,发射筒外面的四个大型火药筒可能并不是为了直接增加射程,而是为了提高发射筒的高度,思路可能类似于二踢脚。也就是说外面的4个发射筒工作时间都很短,只要把火箭架抬起到一定高度,龙腹内的神机箭就点火了,这样要比在飞行中控制姿态容易得多,也比较容易解释为什么兵书的图中四个火药筒是斜插的。不过即使这样解释,这种武器的姿态控制依然很难,所以也只是笔者一个推论而已。
▲明代火箭药筒的制作其实非常标准化
其实明代火箭的火药筒制作是非常标准化的,《神器谱》写的就很清楚,如果精细制作出“火龙出水”这种武器,在敌人面前腾空而起,然后多枚神机箭从龙内射出,确实比较唬人,另外空中发射也确实能够提高射程。不过这样一来整个武器系统就变得很复杂,可靠性难以保证,再者说为了提高射程或者唬人,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更简单的方法,所以说“火龙出水”这个东西实际上是茅元仪在已有的火箭发射架基础上,设想的一种新式发射装置,不过就是脑洞大了点。而相比脑洞有点大的“火龙出水”,“神火飞鸦”就要靠谱得多了。
▲“神火飞鸦”作战想象图
在说“神火飞鸦”之前,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古代的远程放火方式。古代战争中,火攻是一个非常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比较早期的放火主要是用火箭。这个火箭就真是在普通羽箭上绑上引火物,点燃后射到敌人那边;而后就是使用比较具有科技含量的猛火油柜;再后来就是各类投掷式燃烧瓶一类,也就是早期称为“火炮”或者“炮”的东西;再后来就是使用火药的喷筒、火砖之类,水战中还火攻船。
▲猛火油柜其实就是个原始的火焰喷射器
说到这里,可以跟大家聊两个有意思的点。第一个是中国的投掷式燃烧性火器,在日本发展成为焙烙玉;而央视《三国演义》中展现了一种使用床弩发射的放火风筝。
▲老三国里面的火风筝
▲赤壁之战:烧毁一切
除了上面这些方法之外,还《武备志》记载了两种武器,一种叫做火禽,一种叫做雀杏。这两种武器都是首先在胡桃或者杏核中填充引火之物,并将其捆绑到野鸡或者雀鸟的身上,而后将他们放回去引火,主要是引燃辎重粮草等,由于引火物不大,所以需要的禽、鸟类数量很多。考虑到作战效能,使用这种武器需要现去捕捉,最好是飞到过敌方营寨的鸟、禽,以便于放回去以后能够准确烧毁敌军辎重。不过这样一来,这类武器使用限制条件太多,效果也不明显。
▲火禽
既然野生的不行,我们就可以用人造的嘛。也许“神火飞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武备志》记载:“(神火飞鸦)用细竹蔑为篓,细芦亦可,身如斤余鸡大,宜长不宜圆,外用绵纸封固,内用明火炸药装满,又将绵纸封好;前后装头尾,又将裱纸裁成二翅,钉牢两旁,似鸦飞样;身下用大起火四支,斜钉每翅下两支,鸦背上钻眼一个,放进药线四根,长尺许,分开钉连四起火内,起火药线头上另装扭总一处;临用先燃起火,飞远百余丈,将坠地,方着鸦身,火光遍野。对敌用纸,在陆烧营,在水烧船,战无不胜矣”。
▲经典的“神火飞鸦”结构模型
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带火箭助推器的滑翔燃烧弹,由于火箭助推,通过机翼滑翔,并不像火龙出水那般需要复杂的姿态控制,因此其可行性要高得多。
▲现代滑翔炸弹,“神火飞鸦”就是较为原始的概念体
当然了,这类的东西不光“神火飞鸦”,明军还曾在野猪、麋鹿头上捆上火葫芦,称为“火兽”,其局限性与火禽类似,所以随后又出现了人造的“木火兽”,以及更魔性的“木人活马”,其实就是马上带着一个有相对复杂结构的木人,也是一种类似的武器。
▲火兽与木火兽
其实,如果武器这东西往往就源自各种脑洞,而且直到现代还有各个国家的计划中,会出现各种脑洞武器。二战期间苏联曾尝试使用反坦克狗,美国人曾经搞过蝙蝠炸弹去火烧东京,纳粹德国搞了一大堆纸面数据吓死人,但实战能力不知道的图纸坦克,英国人还想过用冰块当航母,日本人则想过用气球炸弹去轰炸美国。而我们现在很多实战武器,也是出自发明家的各种奇思妙想。唯一的不同是实用了就是奇思妙想,失败了就是脑洞而已。但人类的军事文明,其实就是在这种脑洞的不断试错中发展起来的。
▲反坦克狗
▲内装1040个带有凝固汽油的墨西哥无尾蝙蝠的“蝙蝠炸弹”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