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过剩危机,是由于供需失衡造成的,当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时,就出现产能过剩。我们熟悉的资本家倒牛奶的故事,就发生在过剩性危机时。过剩性危机主要出现在资本主义早期,从1788年到1825年,这几十年是过剩性经济危机的高发期。
历史上第一次过剩性危机爆发于1788年的英国,其主要原因是此前英国的纺织业生产效率突飞猛进。1764年发明的手摇珍妮纺纱机使纺纱效率提高了20倍左右。1785年起,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棉纺织业,纺织业生产效率再次大幅度提高,产量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到了1788年,纺织业的过剩性危机终于爆发,纺织品及原料堆积如山,超过半数工厂破产,工人大量失业。
5年后,也就是1793年,刚刚产能出清的纺织业又发生了过剩性危机。经过上次危机的淘汰,留下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较好的工厂,这些工厂增加了投资,产能很快膨胀。雪上加霜的是当年英国对法国宣战,导致对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这次危机引发的工厂倒闭潮还牵连到数百家银行。
1810年,英国经济持续了12年繁荣后再次发生过剩性危机。由于1808年美国对英国实行禁运,英国过剩的纺织品产能只能销往南美,在出口信贷的支持下,也维持了几年增长。但两年后,南美市场需求量下滑,使得英国纺织品价格大跌50%,又有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1816年,英国爆发第四次过剩性危机。之前随着拿破仑战败,英美战争结束,欧洲大陆市场和北美市场都相继开放,庞大的世界市场推动英国商品出口激增,让英国工业空前繁荣。不过,英国的机械工厂产能过于强大,没几年欧洲和北美市场即告饱和,过剩性危机不可避免地再次发生。
1825年,英国再次爆发过剩性经济危机。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中南美纺织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英国出口激增,刺激生产和投资迅速扩大,原材料价格也跟着上涨,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1825年下半年,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纺织品开始下跌,中南美投资泡沫崩盘,超过3000家企业倒闭,纺织机器价格大跌80%。并且,由于本轮产能扩张得到了银行的大力信贷支持,危机还外溢到金融系统,有近百家银行破产。
从1788年到1825年的37年间,英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几乎都是过剩性危机。并且,危机的破坏性和波及范围一次比一次大。
为什么会爆发过剩性危机?
早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技术冲击。技术冲击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英国早期会频频爆发过剩性危机。当时,英国纺织业受到技术创新的冲击,尤其是瓦特的蒸汽机广泛运用到纺织业后,产能呈现指数级增长,当时英国一年的纺织产能就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产品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但是,消费增加却跟不上产能增长的速度,市场很快就饱和了,并爆发过剩性危机。
企业家对技术创新引发的产能爆炸为何缺乏足够的预期?为何市场明明已经饱和,企业家依然还在投资建厂、扩大产能?
主要原因是技术的突变性、非连续性及技术扩散的难以预测性,导致企业家对技术创新带来的后果难以预料。比如,近些年算法的改进极大的提升了外卖配送的效率和需求,而外卖需求大幅增加降低了方便面的需求量,导致方便面产能过剩。生产方便面的企业家们怎么也预测不到算法改进对方便面销量的冲击。所以,在技术冲击面前,企业家对市场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滞后性导致了产能过剩。当然,现代商业预测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的进步,可以帮助企业家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及走势。同时,供应链技术的改进及准时生产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降低产能过剩的风险。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