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苏德战场上的苏军已经从最初德军发动的“闪击战”中反应了过来,尽管其抵抗的力度越来越大,但依然无法改变节节败退的局面。在北方,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距离市中心仅有24公里;在南方,66.5万苏军在基辅被俘。
只有在中路的“叶利尼亚突出部”,被贬职的朱可夫指挥预备队方面军,赢得自开战以来苏军首次战役级别的胜利,重新获得了苏联统帅的赏识,并紧急调往列宁格勒挽救那里的危机。临危受命的朱可夫,如何在17天内迟滞德军的进攻呢?
伏罗希洛夫的无奈。
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开始南北分兵,北方集团军群恢复了对列宁格勒的进攻。作为苏军西北方面军司令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尽管打退过德军的第一次进攻,但面对德军一改以往猛打猛冲、采取稳扎稳打的第二次进攻,显然有些招架不住了。
一是,德军在空中的掩护下肃清了爱沙尼亚境内的苏军,控制了芬兰湾。也就是说,苏军波罗的海舰队失去了基地掩护损失巨大,剩余的160余艘战舰只能停在海上,用舰炮为地面部队提供舰炮支援,其近10万海军官兵也加入到了地面作战。
二是,在德军凌厉的攻势下,列宁格勒的防御圈越来越小,着急的苏联统帅派出了得力干将莫洛托夫、库兹涅佐夫等人前往助战,并将战区的部队分成卡累利阿和列宁格勒2个方面军,依然于事无补,德军前锋部队距离该城只有24公里了。
更糟糕的是,原本既要夺回失去的领土,又想与美英等国保持关系而“顾虑重重”的芬兰军队,尽管在距离列宁格勒50公里处停了下来,但在德国的唆使下并看到德军胜利在望之际,不顾美英等国的警告越过1939年边境,向苏军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列宁格勒除了大海已经完全被包围了。仍不肯罢休的德军派出轰炸机在该城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城内储备的粮食、白糖等被毁于一旦,而没有了补给,“就连意志坚强的人都感到了恐惧”。如今的列宁格勒城内,弥漫着失败的情绪。
束手无策的伏罗希洛夫一面命令坚守,一面做着弃城准备。在征得苏联统帅的同意后,要求波罗的海舰队在剩余的战舰上安装炸药,待列宁格勒陷落之际将其炸毁。看来,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是朱可夫来了,依然在做这样的事情。
苏联统帅的“救火队员”朱可夫决定抗命。
1941年9月9日,就在列宁格勒生死存亡之际,在叶利尼亚战场督战的朱可夫被紧急召回莫斯科,苏联统帅任命他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即刻赶往前线去接替束手无策的伏罗希洛夫,由于战事紧急来不及签署委任状,只得以便条当凭证。
一下飞机,朱可夫马上赶往方面军司令部,将便条交给了伏罗希洛夫并说道:“这是我的委任状”;随即又要求到:“禁止炸毁军舰,并保证有40个基数的弹药”,本就因“便条”作委任状而诧异的伏罗希洛夫,此时更加的瞠目结舌、惊恐不已。
要知道,炸毁波罗的海舰队剩余的战舰,是经过苏联统帅同意的。朱可夫此举无疑让“老元帅”伏罗希洛夫感到难堪,更是直接违抗最高统帅的决定。但在朱可夫看来,叶利尼亚之战,他赢得了自开战以来首次战役级别的胜利,有资本抗命;
同时,这些军舰上的大口径舰炮不仅威力巨大,而且是列宁格勒防御战的有力武器,未经战斗就炸毁简直就是犯罪。朱可夫命令全部军舰拆除炸药,用猛烈的炮火支援地面作战,并将全城的高炮部队部署在危险地段,用高炮对付德军坦克。
除此之外,他进行了全城动员,一方面命令所有能拿武器的男人投入战斗,水兵、军校学员、大学教授和学生纷纷编入独立步兵旅;另一方面组织8万居民在城区构筑长达25公里的两道防线、6个防御地域、17000个射击孔和4000个火力点。
更关键的是,朱可夫开始整肃军纪。他向部队下达了0064号命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在未接到方面军书面命令的情况下放弃阵地,将立即处以枪决”,并要求各级指挥员看完命令后签字,他也在发布命令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也就是说,严厉地惩罚对方面军司令同样有效。在朱可夫的一番指挥下,苏军从慌乱中振作起来频繁地发动反击,而德军对于攻占列宁格勒的信心日益低落,终于在损失了6万人后停了下来。朱可夫也历时17天完成了苏联统帅赋予他的使命。
“战神”挽救了列宁格勒。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