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东岛的大规模野牛群,是不是日本人偷鸟粪带上岛的?

东岛上的大规模野牛群是野牛,还是家牛?

这个所谓的野牛群,其实在东岛的存在时间已经超过300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在西沙驻守的人员就发现了不少野牛,由于它们争议都比较瘦小无力,所以,当时还专门从海南岛运了一些更强壮的黄牛来进行交配,然后才有了大家如今看到的这般模样。

不过,这些野牛并不是真的野牛,虽然它们在东岛上已经生活很多年,但研究人员从牛粪中发现,这些野牛的祖先应该是在300多年前才登岛。虽然,关于野牛的来源有很多说法,但截至目前,有更多证据显示:野牛最早是由明末清初的流亡人士带上岛的。

牛粪怎么证明野牛是家牛登岛后野化的?

这个时候应该就有人觉得惊讶了,牛粪这个东西居然还能自证来源?是的,的确是牛粪的功劳,东岛上有一个牛塘,这个牛塘里面堆积了不少牛粪,上岛了的牛还是需要喝淡水才能活下去,但东岛上也只有这个牛塘里面才有淡水来源。所以,每次到了夜晚时分,在东岛上活动的野牛就会去这个牛塘里喝水,并在喝水的时候顺便排除粪便。

简单点说,牛塘因为拥有野牛生存不可获取的水资源,所以成为了所有野牛的固定活动场所之一,而这个牛塘中的沉积物,不仅表明了牛塘的演化史,也揭示了野牛在东岛上的出现时间。

从牛塘所在位置的地貌变迁来看,牛塘从形成到现在不可能超过1300年,当时这一片区域的海拔还在海平面之下,这也可以通过牛塘最深处的沉积物得到证实,的确主要是由贝壳、珊瑚等物质的碎屑物组成。牛塘的第二层,也就是中间层区域(从25厘米处到96厘米处),主要都是些土壤沉积物质,这里面包括了很多海鸟的鸟粪,以及植物种植、珊瑚风化和介形虫的痕迹。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牛塘沉积物的最上层,这个沉积层的深度由25厘米的样子,虽然其中也有不少海鸟的粪便,但却多了东岛野牛多年以来积累下的粪便。也就是说,牛塘的最上层沉积物是何时形成,便意味着野牛的诞生时间是什么时候。牛粪的确难以追溯时间,但牛粪中没有彻底分解的种子,却通过现代测年技术得出时间应该是350±40年(这是2003年时给出的结论)。

日本人掠夺性开采东岛鸟粪

东岛是名副其实的鸟的乐园,这里也是我国最南端鸟类动物密度最大的岛屿,岛上还建立了专门供红脚鲣鸟栖息的自然保护区,数以万计的红脚鲣鸟都在这180公顷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有那么一些民间传说和部分资料显示,有一批来自日本的人曾登上过东岛,具体时间大约是20世纪上半叶,而他们跑这么远的目的就是开采东岛上的鸟粪。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难以置信,竟然有人会愿意海上奔波那么远,只为获取一些鸟粪?其实,当时登岛的那批日本人就一个目的,那就是把东岛上这些海鸟的粪便,直接转化为自己当时急需的有机肥。在东岛的北侧区域,生长着一篇茂密的森林,那里存在一个异常高的鸟粪堆,这个由人工堆积城的鸟粪堆大约有1.2米的样子。

当鸟粪堆被研究人员掀开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里面还有几根木炭保存得比较好,而木炭的位置刚好就在鸟粪堆的最下方,这意味着这些鸟粪被堆积起来的时间,要比木炭放置在此处的时间更晚一些,哪怕只是一前一后的顺序,但是,这并不代表东岛上的野牛群和登岛的日本人有关,在与东岛野牛来源有关的说法中,最不靠谱的就是这一个。

对史料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研究人员得出的野牛登岛时间,其实刚好当时就不太平。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战乱让很多人不得已背井离乡流亡他处。这个时候大家不仅要带上自己的生活必需品,还连同种植工具、种子和自家的牛都给捎上了。生活在东岛的野牛,不过是家牛被野化之后的样子,如今它们已经是这个东岛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所以我们有理由给它们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其继续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