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为青龙节。民间有句流行话称“正月不剃头,剃头S舅舅。”而二月二龙抬头,才为剃头日。
“龙抬头”的起源大有来头,且民间还流传不少与之相关的形形色色的传说。
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上天庭求雨,被告知要等到鸡啄完米山,狗舔完面山,火烧断了铜锁,才能够降雨的故事情节,据说就改编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这一节日,天文学家给出了不少的详解,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不太想听专家的了,还是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传统比较靠谱”。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民谚背后,究竟有哪些大讲究?
01 专家详解的“龙抬头”
天文专家表示,此说法和我国古代天文学有关,“龙抬头”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象征“龙角”)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
在古代,没有卫星、太空飞船等高科技设备,人们为了认识浩瀚星辰,观测天象,判断季节,将月球和太阳视运动的天区部分的若干恒星分为了28个星组,即二十八宿。其中,每七宿组成一象,共分四象,也就是: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人们看到的天上的星象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动而逐渐转换,所以,古人将其分别对应上了四象。
到了冬春之交的傍晚,人们看到的就是苍龙,即东苍龙显现的时候。
而东苍龙又包括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中角宿象征“龙角”,亢宿象征“龙颈”,以此由上往下类推下次,分别对应的还有龙胸、龙腹、龙心、龙尾。
在冬季,“苍龙七宿”隐没在地平线下,而到了农历二月初以后,角宿(即“龙角”)才从地平线上显现,且仅有角宿初露,龙的身子依旧还未显露出来,为此称为‘龙抬头’。”
天空出现“龙抬头”,预示着春天已经渐渐地回到了人间,这时大地万物复苏,农耕开始,为此二月二也被称为“春龙节”、“春耕节”,有鸿运当头之美好的寓意。
02 老祖宗沿袭下来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①“剃头”
农历二月二是龙升天的日子,民间百姓将这一天视为鸿运当头的一天,会在这天选择理发,以此博个好彩头。且理发的说法有讲究,小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寓意龙日之时,借以希望孩子茁壮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同时,二月二给孩子剃头,还被称为“剃虫窠”。众所周知,在旧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由于卫生条件比较差,小孩子头发上常常生虱子。
在一年之春的开始,给孩子剃头,以此希望头发上不生虱子,免除头皮痒之痛苦。而大人理发,叫“贵人不戴重发”,寓意除旧迎新,表示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事事顺利、生意兴隆。
这里尤为一提的是,民间流传的正月不该理头发,“正月剪头S舅舅”的说法,还有不少的传奇说法。
如“秦始皇舅舅死亡说”。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战乱连连,由于秦始皇嬴政很小的时候就被拘为人质,从小在赵国长大。某一年的正月,嬴政的舅舅到姐姐家探亲,而当时恰好嬴政在剃头。
当时,嬴政的舅舅和嬴政年纪相差不大,活泼好动,趁着理发师不注意,随手拿起了剃刀就玩。结果,不小心割破了手,几日之后,便因此而不治身亡了。
再之后,嬴政统一了天下,当上了皇帝,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是一年正月,太监正准备给他的儿子剃头,嬴政见了赶忙阻止称:“不能剃,正月剃头S舅舅。”之后,这句话流传到了民间,便一直被口口相传着。
还有说法指原意本为“思舅”,思念舅舅说。
话说有个剃头匠,家里非常穷,但是却十分有孝心。每到新年拜年之时,因为家里拿不出像样的年货,他总会给舅舅剃头,而一剃就是十几年,直到舅舅年老去世。
后来,为了怀念舅舅,剃头匠在每年的正月,都不再给人剃头。别人一问他为何不在正月帮人剃头,他总是回答道“因为思念舅舅”。结果,“思”和“死”谐音,传着传着就成了“正月剃头S舅舅。”
此外,还有“缅怀传统说”。民间将正月视为一年的开始,正月内不理发,是用来缅怀传统,结果“思旧”传着传着,被误叫成了“死舅”。
②“接姑奶奶”
二月二“龙抬头”当天,一些地方有“接姑奶奶”的习俗活动。
在过去,正月里的“姑奶奶”们,是不可以住在娘家的,即便是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探亲,尤其是刚新婚不久的新娘子,需要在傍晚吃完饭后回婆家。
而到了二月初二这天,“姑奶奶们”就可以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一是正月忙碌了太久,终于可以回娘家歇一会儿了;二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准备开始忙碌新一年的活儿,所以先将“姑奶奶”接回来,犒劳犒劳。
顺带一提的是,这一天,要求女人们不操做针线活,以防伤到了龙的眼睛。为此,这一天也可以视为是女人们的一个“假期节日”。
③“吃猪头”
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俗讲究。这天,人们会到市集上买猪头肉,然后将其做成一道“扒猪脸”的名菜,以期盼有个好的兆头。
此外,还有各种以“龙”为名的食用叫法,这一天人们会吃春饼,管其叫吃“龙鳞”,吃面条管其叫吃“龙须面”,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为“吃龙耳”,吃米饭为“吃龙子”……寓意五谷丰登,龙王保佑。
④熏毒虫
龙抬头还有“引龙熏虫”的说法,人们会纷纷摊烙煎饼,以此希望借助油烟的熏气,将毒害虫熏走,即“熏虫”。
在一些地方,当天还有“二月二,照房梁,蜈蚣、蝎子无处藏”的说法,人们会用过年祭祀时留下的蜡烛用来照房檐屋角等地方,以此来驱赶蜈蚣、蝎子等毒虫。
这时,一年春天万物复苏之际,将要睡醒的害虫、毒虫就会被烛光照得晃眼和被油烟熏得自动掉了下来,从而达到了驱虫灭虫的目的。
03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相信不少人都记得《西游记》中有那么一个经典的桥段:“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唐僧师徒经过凤仙郡时,发现该地已经三年不降雨,百姓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问及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玉帝之话),为此而遭到了玉帝的惩罚,三年未得一个雨滴,老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
一向菩萨心肠的唐僧,见此动了恻隐之心,让孙悟空去求雨。
孙悟空找来了东海龙王敖广,龙王却无奈地摇头直言:
“我虽然可以行雨,但我也只不过是个当差的,哪能擅自降雨呢?若真要下雨的话,劳请大圣去找玉帝要个降雨的圣旨。”
结果,上天庭一问才知道,要降雨得“三事倒断”,即米山被鸡吃完了、面山被狗舔完了、铜锁被火烧断了才可以。
这个故事,和二月二传说挺相似,据说这是吴承恩将二月二的一个传说改进了小说里。
传说的原型
在民间,“二月二”这天被视为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相传,早在唐朝时期,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将天上的玉帝给惹怒了,玉帝下了严苛的命令,三年内不准龙王降雨人间。而龙王不降雨,人间一片凄凉,老百姓无水可饮,无水浇灌庄稼,民不聊生。
最后,龙王于心不忍,偷偷地降了雨,被玉皇大帝,被压在了山下。百姓知道后,备受感动,为了感激他,天天为其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在农历二月初二当天将龙王给放了出来。
重新获得自由的龙王,昂起了头,给人间降雨,人们又开始能够春耕播种了。之后,龙抬头之日,便成为了老百姓庆贺的节日。
04 读书君说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人说这是一个迷信的说法。其实,不管怎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传流传下来的节日,它包含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科学与不科学性本身。这一传统节日传递出来的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对生活的生生不息的追求!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生机、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借于“龙抬头”之日,愿中国人民越来越富裕,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