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代给毛主席打下手,却未授军衔,儿子20年后才知道他做官

“1974年12月1日,一位开国元勋与世长辞,临终前向家人要来了纸和笔,家人以为他要留下遗嘱,直到他去世后,才发现纸上只写了2个字——服务”。

1955年,在授衔人选的研究会议上,将元帅的军衔分为了大元帅与元帅,毛主席授衔大元帅,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众望所归。但是,毛主席听到授衔方案时,拒绝接受大元帅的军衔。

滕代远

毛主席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为了能让主席接受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尽管众人劝说,也没能让毛主席接受授衔。

彭德怀、罗荣桓到中南海向主席说明授衔情况时,毛主席才说出真实的想法:“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

毛主席又转身,询问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周总理等人:“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他们摆摆手:“不要评了。”

而被列入大将名单的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滕代远

除了毛主席等人,还有一人也放弃了自己的军衔。论战功,他有资格授予元帅军衔,论职位,他也仅比毛主席低一级,每当有人问起来为什么不授衔,他就笑笑说:“没有评定军衔的人多了,毛主席,周总理。”

不仅仅是没有授任何军衔,这位开国元勋平时也是低调得很,他因为工作,长期不在家,与儿子已经是20年不见。儿子长大后,得知父亲是在北京做官的,便千里迢迢来北京,想找一份工作,没想到,他却几句狠话,将儿子打发回家。

平江起义

这个人就是滕代远,是我军的一名猛将,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较于朱德、陈毅、彭德怀等我军的优秀将领,很多人对于滕代远很是陌生,但是,再陌生,大家也都知道平江起义,除了鼎鼎大名的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也是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给毛主席打下手,军事才华毋庸置疑

滕代远出生于1904年,湖南怀化一农民家庭之中,小时候就看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皇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村民们都以为即将迎来光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北洋军阀与清朝的皇帝没什么两样,对于百姓而言,就是赶走了黑眼狼,又来了白眼狼而已,人民的生活还是艰苦。

眼睁睁地看着村民们被恶霸欺负,找到衙门又投诉无门,有理无处说,只能忍气吞声。长期的压迫与剥削让滕代远明白,只有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不被欺负。而年纪尚小的自己,要先从学知识开始强大。

1923年,滕代远就考入了湖南师范学校进行学习,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批志趣相同的青年。他们一起组织了麻阳新民社,创办了《锦江潮》,享受着新潮思想的汇聚之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滕代远的组织能力。

此后,滕代远多次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与农民运动,满怀报国之心,甘愿为革命付出热血。1925年,滕代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1928年之时,滕代远凭借着自己的组织与号召能力,领导了多次起义,武装斗争生涯就此开启。

同年6月,在党中央的安排下,滕代远赴湘鄂,以特派员的身份联系东北各县,恢复湘鄂赣边特委机关,也是在这里,他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战绩——平江起义,成为我国的建军元勋。

当时,滕代远设法联络驻防平江的国民党独立第5师第1团内党的组织,以成立红五军,为井冈山的红四军做配合,滕代远遇见了彭德怀与黄公略。这三位我党的优秀指挥官聚集在一起,平江起义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在平江县城内,敌众我寡,我军选择退出,沿湘赣边界游击转战,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革命势力迅速发展。1928年底,滕代远与彭德怀带领着700主力军到达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红四军顺利会师。

而这支队伍后来改组成红4军第30团,滕代远任红4军副党代表兼红30团党代表。这也就意味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毛、朱、陈、彭、滕为领导的革命团体,而这五大原始将领也是我国的建军元勋。

井冈山革命影视片段

此后,滕代远多次参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在战场上大展了自己的军事才华,能够准确地判断,做出正确的领导,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扩大了著名的湘鄂赣苏区。

党中央也是看到了他的出众的军事能力,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那个时候,说滕代远的职能等级,就连陈毅都是他的下属。

1930年,滕代远带领着红三军与红一军在湖南浏阳会师,为了方便指挥军团的行动,滕代远主动提出了要红一军,毛主席同意了他的建议,正式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滕代远任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就成为了著名的“朱、毛、彭、滕、黄”局面。

滕代远

要清楚在这里,毛主席是总政治委员,滕代远是政治委员,换句话说,滕代远在红一军中相当于毛主席的副手,这也证明了他的军事地位。滕代远的下属还有林彪、陈毅、罗荣桓等,个个都是著名的开国元勋。

出任中央军委参谋长,毛主席亲自接见

滕代远的优秀的军事实力以及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党中央全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滕代远就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参谋长。

毛主席亲自接见滕代远,任命其为参谋,而其实滕代远一开始是拒绝这个职位的,直到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委任你为军委参谋长,和我一起管八路军、新四军,与彭德怀副总司令搭档华北抗战。”

滕代远明白,参谋长这个职位对于我军来讲至关重要,选好了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节节高胜,选不好会直接影响战争走势,以及国家的安危。

能承担得起这个重中之重的职位的人,需要有敏锐的军事判断力,无论是情报的真假,还是战局分析,都要给首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另外,这个人还要有魄力,如果首长提出了不可行的方案,要及时指正,做好军中的舵手,掌握正确方向。最后,这个人还需要有一定的军事影响力,只有这样战士们才会服从命令。

左权

当时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左权不幸阵亡,又是华北抗战的关键时刻,彭德怀是自己的老搭档,两人共同指挥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等战役,带领我军渡过难关,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自己是最好的人选。为了国家大业,滕代远赴前线与彭德怀配合指挥。

在这里,不得不说总参谋这个职位,一般都是刘伯承或者是叶剑英担任。滕代远之后有周恩来、彭德怀担任,建国后是徐向前、聂荣臻、粟裕等人担任。从这份名单中就可以看出来,凡是出任总参谋的人,都是元勋级别。

滕代远

不仅仅是军事能力,滕代远的文化素养也十分出众,口才很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和谈期间,为了便于双方的交流,叶剑英、滕代远等人被授予中将,与周总理一起赴会国民党。

掌管铁路,支援大军过江,解放中国

1948年之时,周总理紧急接见了滕代远,半辈子在战场中度过的滕代远,以为有什么紧急战事,便匆匆赶往赴约。一见面,周总理就说:“要交给你一个特殊的任务,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铁道部,由你来负责。”

野战军影视片段

紧接着,补充道:“从军队转向做经济工作,你也是在中央政府成立前,第一个转业的同志,但这并不代表你脱离了革命,依旧是革命事业的需要,要想打赢解放战争,这个转变至关重要。”

听到周总理的这番话,滕代远明白,野战军现在已经紧锣密鼓地做好了准备,没有铁道的加持,就仿佛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于是,滕代远接受了周总理的任命。

滕代远

在第一次铁道部的会议上。朱德总司令是这样讲的:“一直以来滕代远都是军队里的大将军,如今把这个将军大老板派到铁路上,他之前指挥了千军万马打败了日寇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如今要指挥铁路大军,开山修路,遇水搭桥,支援野战军,打好解放战争。”

滕代远在会议上也表态:“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为了解放战场的胜利,急需铁路运输,工作压力是很大的。滕代远与工程师们没日没夜的商议,短时间内修筑了15条铁路,为野战军的南征北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主动辞军衔,甘愿为国付出

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为革命事业的付出,每个人都是看在眼里的,1955年,评定军衔之时,滕代远都是最有资格的,也是新中国将领的最佳人选。但是,至于他为什么最终什么军衔也没有,还得从他本人的无私说起。

滕代远与妻子林一

当年,罗荣桓在向中央军委提交的军衔名单时,确实是有滕代远的,而且滕代远还排在了众将领之首,足以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但是,因为转到地方任职的干部,原则上不参与军衔评定为好,当时毛主席拒绝了大元帅的军衔,周总理等人也都纷纷拒绝了评军衔,滕代远已经担任了铁道部部长,职务上没有了军队性质,他主动放弃了评选军衔。

滕代远告诉大家:“我只需要在祖国后面默默付出就行,军衔什么的我都不在乎。”

此番做法,令大家看到了滕代远的高尚格局,后来,中央将铁道的全部管理权都交给了滕代远,朱老总经常开玩笑说滕代远就是“将军大老板”,肯定其将军的名分。

子女教育严格,不搞特殊化,儿子20年后才知他做官

滕代远虽然一生位高权重,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家人谋福利。这一点在子女的教育上就完美体现。

因为工作的原因,滕代远一直与家人是分离的状态,他的儿子们都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大儿子滕久翔直到20岁,才知道父亲是在北京做官。由于想找一个好的工作,奶奶就就叫他去北京找父亲滕代远,看看是否能安排一个好的工作。

就这样滕久翔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了北京了,见到父亲滕代远,滕久翔还有一点不知所措。而滕代远见到了20年未见面的儿子,心生愧疚感,在父子俩的嘘寒问暖后,便一起吃了饭。席间,滕久翔提出了工作问题。

滕代远一家

滕代远也知道了儿子此番来的目的,还没等孩子说完,他就严肃地说:“儿子,按照情理来讲,我确实应该帮你在北京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正是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我不能这么做,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亲属谋私利,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另外,滕代远还嘱咐儿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靠爸爸,要想办法自己解决,而并非是打我的牌子,给国家添麻烦,凡事要自己闯路子。”就这样,滕代远把儿子又赶回了老家。

滕久翔回到家中,奶奶询问工作的事情,他表示:“父亲的教育的有道理,不应该搞特权。”

奶奶又问他:“家里现在这么困难,你爸爸没给点钱吗?”

滕久翔回答道:“到下车时,我兜里只剩下1块五了,路上什么也没吃,饿着肚子回来的。”

在二儿子的教育上,滕代远也十分严格。滕久光出生于战争年代,一直是在老乡家寄养长大的,直到建国后,滕久光才被接回了北京,在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学习。因为在学校里,没有任何的烦恼与担忧,滕久光只负责学习,不与外界接触。

滕代远一家

滕代远见到儿子有些忘乎所以,为了让他了解世事疾苦,把滕久光转到了一所普通学校,而滕久光依旧没有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滕代远与夫人商议之下,决定将儿子送到秘书的老家,在农村锻炼成长。

也正是因为在山村中的成长经历,改变了滕久光贪玩的恶习,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了我国的海军战士。

三儿子滕久明也与两位兄长一样,并没有在干部子弟的身份加持下,无忧无虑的成长,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

滕久明从小的理想就是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担心自己考不上,就想利用父亲的关系,能走个后门,让父亲给老部下写一封信。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考虑到自己的梦想,并没有考虑到父亲一生的坚持。

果不其然,滕代远听到儿子的话,果断拒绝,并且告诉他,只有自己靠努力得来的,才是最真实的。最后,滕久明听父亲的话,自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后来,他当上连长,在边境作战中还荣立了三等功。

滕代远写给儿子的家书

在滕代远的严格要求之下,5个儿子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滕久耕还被树立为“雷锋式的好干部”。

临终留下“服务”二字,感人至深

1974年,70岁的滕代远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住院了,就在病重之际,大儿子滕久翔在床边照顾,他看到父亲每顿只吃一个窝窝头,心疼父亲,也担心他的身体,滕久翔说:“窝窝头是粗粮,不好消化,我们喝粥吧,等病好了再吃窝窝头。”

滕代远告诉儿子:“我已经吃了10多年了,习惯了。”

父亲的这番话,让滕久翔留下了眼泪,他明白父亲一生为革命,为祖国肝脑涂地。

滕代远为了让前来探望的战友们放心,还以饱满的状态与大家聊着革命。当天晚上,他的情况再次恶化,他便找来了所有的家人,情绪激动地想说话,却说不清楚,家人也听不懂。

这时,他的夫人林一,拿来了笔和纸,让他把想说的话都写在纸上。但是,他却连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林一不断地安慰他,慢点地别着急,滕代远这才一笔一划地写了2个字。

家人都以为他写下了遗嘱,却没有想到,拿过纸张一看,只有2个大字“服务”。这一举动让家人们痛哭流涕,也知道了他这一生的良苦用心。

谨以此文向开国元勋致敬,向英雄致敬!

参考文献:

《我的父亲滕代远一生征战未下马》

《滕代远》

《放眼看平江起义》

《中外300名人临终珍闻》

《红旗飘飘 19》

《家书抵万金》

编辑码字不易,各位看官如果喜欢文章,那么可以点个关注,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畅所欲言,作者会不定时在评论区与大家沟通哦!

作者: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