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江山 绘图/王叙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963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位名叫玛丽亚·格佩特-迈耶的女士走到台前,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有史以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
与父亲散步的少女
1906年6月28日,玛丽亚·格佩特出生于普鲁士。从小玛丽亚就更喜欢亲近父亲,父亲经常带她去散步,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她的任何问题。正是在这些充满了智力挑战的散步中,玛丽亚发展了自己对科学的爱好和好奇心,并决心在未来从事科学事业。
年轻时的玛丽亚·格佩特-迈耶
突如其来的“爱情”
1924年春天,玛丽亚考上了哥廷根大学,并选择了数学专业。机缘巧合中,她参加了一个由马克斯·普朗克领导的量子力学研讨会,旁听了玻恩的课程,如拨云见日般,玛丽亚对物理学一见钟情,转而学习物理。
迈耶夫妇
玛丽亚的天赋很高,成绩一直很好,在1930年参加了理论物理学博士考试。她的答辩导师阵容强悍极了,那是三位诺贝尔奖得主:马克斯·玻恩、詹姆斯·弗兰克和阿道夫·奥托·温道斯。面对着这些学术名人,玛丽亚从容不迫地展示了她的工作:研究原子吸收双光子的理论。这一理论比较超前,当时还无法用实验验证她的成果,直到31年后,这一理论才被证实。在大学阶段她认识了年轻的物理化学家约瑟夫·迈耶,从此他们携手开启了科学旅程。
逆境中的闪光
新婚后不久,约瑟夫被聘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副教授,于是夫妻二人决定迁居美国。尽管玛丽亚的学识无可挑剔,但因为传统的思想,她虽然先后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聘用,却既没有得到办公室,也没有头衔,甚至没有薪水。即便如此,她仍然极尽热忱地参与科研和教学活动。
霍普金斯大学内景
后来玛丽亚和丈夫来到了芝加哥大学,即使她参与过举世闻名的曼哈顿工程,仍然只得到了一个无薪职位。玛丽亚自我解嘲:“我别无选择。”
她隐藏起自己为国家效力的过去,安静地教授着基础物理和物理化学。然而,随着先前的秘密战争研究公开,她在芝加哥大学的威望不断提高,几乎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询问她关于原子弹或核物理的事情。人们怀着崇敬和好奇重新打量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她已经被遮蔽太久,但无人能掩盖她真正的光华。
新的发现
在芝加哥大学工作时,玛丽亚对“为什么某些原子核比其他原子核更稳定”的原因产生了兴趣。玛丽亚全身心投入这个研究,一次,在与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谈论她最近的工作时,费米忽然问她:“有任何关于自旋轨道耦合的证据吗?”
玛丽亚立刻意识到这也许会解开谜题,她假设原子核是一系列闭合的壳层,成对的中子和质子会结合在一起。就在那天晚上,玛丽亚有如神助,很快完成了所有的计算,第二天就给出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模型。
诺贝尔颁奖仪式上的迈耶夫妇
1963年她与詹森以及维格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核壳结构方面的发现。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出身与财富不该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力的标准,性别更不能。在那个女性备受歧视的年代,迈耶夫人用自己的努力与才华创造了奇迹,人们也会永远铭记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