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公司的阴谋?为什么农民不能自己留种子,只能买种子?

在过去农民们种植粮食时,都会挑选颗粒饱满、穗大、抗病性强,又高产的种子储存起来,作为第二年的种子使用。但是现如今的农民们却面临一件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从种子公司购买的种子,无论当年性状表现有多优秀,都不能留作种子了,否则第二年就会面临减产。

而有些育种公司干脆在外包装上标明:不宜自留种子。

对于育种公司而言,它们辛苦培育新品种的种子,就是为了让更多农民购买,所以农民购买的越多,它们的收入就越多。那究竟是不是育种公司搞的阴谋,让农民不能再自己留种,只能花钱购买育种公司的种子呢?

种子

从理论上讲,任何种子都可以作为种子使用,包括育种公司培育出的种子。但根据UPOV公约,农民只有在私人的非商业活动、科研活动以及实验性活动等非商业目的的留种才被允许,不允许以商业为目的的留种,比如:将某个公司培育出的新品种留种后,当作种子再次销售。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农民很少会自留种子,这是因为育种公司售卖的种子虽然能保证第一年农民获得种子公司承诺的“高产,抗病性,扛倒伏”等性状,但自留种后却会发现来年种子长势不佳,甚至难以发芽。

之所以会如此,并不是育种公司做了手脚,而是育种公司在培育种子时,往往会采用杂交手段,而杂交则会使得种子的基因“不纯”。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当纯种的紫花和纯种的白花交配后,会产生开紫花的后代。但是当开紫花的后代留种后再次种植,发现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

如果将紫花看作是一种优良性状,那么育种公司所做的,就是确保你种出来的粮食全部都开紫花。但是农民自留种后,由于性状分离定律,会导致有一小部分开出白色的花。如果将白色的花看作是劣势性状,那么农民自留种种出来的产量将会比育种公司提供的种子种出来的要低。

类似紫花、白花的性状有很多,育种公司所做的就是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培育出能够高产、丰收的种子,但这些种子结出的果实有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而性状分离则意味着减产、抗病性减弱、扛倒伏能力变差等。

从农民的角度而言,与其自留种,不如花钱购买种子公司的种子,而且在市面上育种公司提供的种子售价并不高,许多农民都能够接受。

除了性状分离等原因之外,还有一种种子虽然能够结出果实,但该果实却无法继续留种。比如:无籽西瓜,无籽西瓜的种子是三倍体种子,也就是拥有三条染色体,而三条染色体会导致联会紊乱,无法生育后代,所以就培育出了无籽西瓜。无籽西瓜没有种子,农民自然也没有办法留种继续种植了。

种子的培养与改良

在农业方面,种子就相当于是农业的“芯片”,优秀的种子可以帮助农民增产,实现丰收,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如果我们的种子过于依赖国外育种公司,那将会导致一旦国外断供我们的农作物种子,我们将可能难以找到替代品种植,我国农业也将会面临减产的风险。

为了实现种子自给,我国科学家们一直在育种事业上不断钻研,并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培育新品种的种子,比如:航天育种,将种子带到高辐射的太空之中,使其种子基因发生突变,然后育种科学家们再通过人为选择等方式培育出新品种的种子,再将其播种到试验田中,经过测试之后种子才能够上市,到达农民手中。

除了太空育种之外,我国还有核辐射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等各种方式,目的就是筛选出足够优秀的种子,让农民们实现丰收。

相比于农民们自留种而言,科学家们育种的手段更加科学、高效,能够让农民们实现丰收,所以农民们无需自留种。

不过,科学家们培育的种子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过于注重商业化,以至于损失了部分农作物的口感。最典型的就是番茄,我们小时候吃的番茄口感酸甜可口,多汁绵软,而现如今吃到的番茄口感很硬,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小时候吃到的番茄不利于长途运输,商品化程度较低;而现如今的番茄耐运输,可以储存的时间较长,商品化程度较高。

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农民依旧会自留种,目的就是确保农作物的口感,只是难以销售,只能自己食用或者近距离地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