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青海湖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在多年以前,青海湖一直流传着“海怪”的说法,据说,当时有人在青海湖中看到了一头巨型怪物,大概位置就在湖的东岸和海星山之间,它长着豹子的头和牛的身体。虽然记录中目击过这头巨兽的人有好几十个,但只要它看到人就会躲进水里,所以,那几百年都没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怪兽。

在过去,可能是由于道路交通也不发达,生活在内陆的人很难看到大海,所以,青海湖在当时很多人眼里也与大海无异,而祭海(祭青海湖)正是蒙古族人、藏族人一同传承下来的,尤其是清代蒙古族大兴祭祀时期,活动规模特别大。当然,如今这样的民俗活动已然成为当地很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也入选了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海湖面积持续扩大因何而起?

如今的青海湖名气很大,但是,你知道它还有一个藏语名字叫“措温布”吗?寓意青色的海。青海湖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内陆湖,它的形成和民间传说完全不同,始于多个山之间的断层陷落,也就是说,青海湖本质上是一个断陷湖,它与洱海、琼海和呼伦池的形成机制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周围也都是被群山环绕。

近几十年来,青海湖的面积持续扩大,在去年9月的时候,卫星遥感图就显示湖面大小同期又增长了59.51公里。很多人以为,青海湖明明就是一个内陆湖,这里的水没有办法流向海洋,也没有充足的水源来进行补给,所以很多湖泊就从淡水湖变成咸水湖,然后变成罗布泊那样的盐壳,为什么青海湖的湖面大小却不减反增?

实际上,青海湖已经连续多年增大,虽然这与该流域的自然降水量有关,但同时也离不开当地生态工作落实到位。随着青海湖水体面积持续增加,水位也在近年上升了3.27米,相当于恢复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的水平。而且,青海湖生态得到改善并不只是表现在水体增加上,同时,这里的湿地面积也变大了,新增了1.51万公顷的样子,而植被覆盖度也提升了13.5%。

正是因为青海湖生态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这里才有了更多的湖水、树林和湿地,而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盐碱化土地、沙地和裸地面积也随之减小,总计有七千多公顷土地得到改善。自然环境是动物繁衍生息的基础,当青海湖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群体也得到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里开始初步呈现。

青海湖会不会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青海湖也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变化,刚形成的青海湖原本也是一个淡水湖,最开始还是黄河的一条外流湖,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青海湖的具体成湖时间并不确定,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距今20到200万年前,形成早期也不是一个内陆湖,曾与黄河水系相连,当时的倒淌河还没有河水倒流,青海湖的水就通过倒淌河流进了黄河。

很明显,那个时候的人类还不足以对环境造成如此大的改变,而青海湖从淡水湖变成闭塞的咸水湖,则是因为构造运动的发生。如今的青海湖完全没有外泄通道,随着这里的气候变得愈发干燥,主要水源补给方式也是自然降雨,湖水中的盐度开始增加,然后就变成了如今的咸水湖。

从地质演化的复杂多样来说,青海湖不仅可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还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时过境迁后沧海变桑田,这个可以说是自然规律,虽然地质变化复杂,但我们也可以进行简单推理,青海湖的水要流向大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有人穿过周围的高山,打通了湖水奔向黄河的通道,要么就是又一次新的地质构造活动,让原本屹立在青海湖周围的群山都夷为平地,自此湖水和其他水系的连接又被打通了。

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罗布泊,前面我也多次提到这个曾经繁荣的内陆湖,原本它的湖面也有近三千平方公里,有人叫它死亡之海,也有人叫它地球之耳,但如今的罗布泊却变成了大片盐壳。所以,比起青海湖会不会流向大海,更令一些人担心的是它会不会也失去如今这般模样。

从现有记录来看,青海湖的确存在这样的演化可能,唐代时青海湖的周长约400公里,但清朝的时候只有350公里,水为也同步下降了近100米。不过,近几十年来,青海湖的实测面积一直在增大,也就是说,青海湖可能会存在增大、减小的情况,但至少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里,青海湖都不大可能从有到无,毕竟,如今大家也更看重环境保护了。